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静安区侨办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侨办的指导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不断奋进,科学扎实开展侨务的各项工作,发挥作用。
一、汇聚侨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聚集力量和资源
按照区委、区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服务区域发展为抓手,推进侨资侨智力量为中心工作服务。
1、继续深化与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联系,通过多种形式,汇集信息,汇集人才。如,5月推荐区政协港澳委员、侨资企业家等参加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启动暨区人大代表座谈会,并建言献策。推荐两名华人参加白玉兰纪念奖及荣誉市民的评选,推荐一名侨资企业家被评为2010—2014年度上海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一名新侨人士成为上海市第十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代表。推荐一名政协港澳委员参加上海香港联会。
2、畅通与区商务委、投服办、民政、财税等部门的联系,在沟通政策信息、提供服务方面搭建平台。4月,区侨办按照市侨办的要求,与区科委联系,排摸侨资科技企业,并推荐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利隆化工化纤有限公司、大度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参与中国(上海)技术交易会,通过农业湿室、化工化纤材料及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在国际级平台展示静安侨资企业的最新科学技术和研发成果。区侨办还分两批组织了科技界人士、新侨人士、归侨侨眷等100人参观了本次上交会,感受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
3、深化走访企业、社会组织制度,了解发展状况,协调解决困难,发现培养人才。全年走访侨资企业30余次,了解企业情况,关心侨资企业家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通过去年12月举办的职业经理人沙龙,有针对性的介绍区情及区域经济态势,推进苹果公司特色项目的落地。
4、加强与海外社团,特别是专业社团的联系,邀请有关社团和人士来访,了解区域面貌。8月,接待了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组织的香港在校大学生和部分企业家代表一行48人,通过走访参观800秀等园区,听取静安区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区城区规划基本情况及城市更新设想等报告,增进了解。8月,接待了由香港新家园协会组织的“四海一家——香港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团”部分会员300人,走访创业园区等方式,增进他们对上海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及上海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了解。
二、深化拓展,继续探索新侨工作新领域新手段
1、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优势、枢纽型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做好新侨工作,特别是楼宇内商务人士中的新侨工作。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方式,继续打造侨海驿站品牌项目。继续维护线上互动沟通的平台,并在线下运用活动开展减压和社交服务,为新侨人士服务。通过开展新侨派对、神秘派对、“新侨老侨传递爱,中秋团圆在静安”的中秋关爱志愿活动、“重阳敬老 侨聚静安”重阳节关爱老侨志愿行动等拓展新侨活动的新触角。
2、继续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加强政策、信息发布,加强正面引导。通过联系,在白领驿家的官方网站上开设专栏,宣传国家侨务政策以及创业政策。
3、培育、扶持新社会组织发展,多形式、多方位地团结新侨人士,满足他们多种需求。如,推荐两位新侨人士加入民主党派,推荐归国留学人员参加专业协会等等,还利用侨海驿站的平台,组织活动,自发推选领袖,推动侨海俱乐部的成立。
三、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社区侨务工作
1、深化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促进社区侨务各项工作,在社区建设、布局中做到早规划、早考虑。以全国社区侨务明星单位的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指导,对全区的侨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出有各自社区特色的侨务工作。今年,围绕贯彻落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市委“一号课题”,各街道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开展,将其融入街道中心工作,从全局高度进行统筹协调。如指导静安寺街道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参与社区自治、推动社区发展等措施,打造 “智慧商圈”概念,通过建设“微社区”平台,以发展、公益、学习、生活等多样化服务,广泛吸引和凝聚社区新侨人士。
2、充分发挥社区在关注、关爱侨界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各类人群特别是侨界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5月至11月,根据市侨办的要求,贯彻国务院侨办九部委《关于做好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扶贫救助工作的意见》(国侨发[2010]10号)精神,推荐静安寺街道做好“暖侨敬老行动”的创建工作,指导实施方案,加大对侨界特殊群体的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扶力度,更好地体现政府侨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3、探索形成侨务工作融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方法、途径,扩大社区侨务工作的发动面和覆盖面。9月,指导静安寺街道以“新侨联盟”、华侨基金会义工驿站及玫琳凯新侨之家为“三大平台”,着力打造成为静安寺街道凝聚团结新侨人士、关心服务新侨人士、发挥新侨人士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阵地,成为引导商圈两新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建“同心家园”合力的凝聚激发平台,成为新形势下街道在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上的亮点和特色品牌。
四、联情联谊,不断深化海外侨务工作
1、抓住时机,通过走访慰问、举行联谊活动、支持社团工作、召开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宣传上海,宣传静安,拓展侨务公共外交。接待静安海联会的海外理事,吸纳新理事参加。支持区留联会召开四届六、七、八次理事会,在春节举办“子女不在身边”的会员新春团拜会,还组织理事们考察了浦江之源等地。
2、精心接待海外社团和友好人士来访,充分介绍上海、静安情况,积极推介整体环境。接待香港新家园协会会长许荣茂、玻利维亚侨领殷兆伟等社团领袖8批12人,走访包括上海香港联会等社团代表人士十余名。
五、凸显重点,加强侨务文化宣传工作
1、结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侨界人士开展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侨界人士观看多媒体话剧《海上 润之》,参观“中国梦 同舟行 统一战线图片实物展”,统一观看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等,并组织侨界人士座谈会,加强革命主义教育。
2、加强与侨界文化人士、文化社团联系,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内涵。如,在接待澳大利亚教育参访团时,安排走访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推介汉文化及礼仪,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3月,配合做好沪港人文交流周的工作,接待港澳籍人士近百人。通过上海与香港的日常生活、电影、娱乐、饮食、文化、人物的连接,探讨沪港两地的合作新领域,共创双赢。
3、加强与文化、社区等方面联络,支持侨务文化的各种展示活动。组织17名社区侨界人士组队代表静安区参加"亲情中华,海上律动"上海侨界体育运动会,参与了跳长绳、毽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四项比赛。
六、形成特色,努力拓展华文教育工作
1、争取教育部门支持,积极推进华文教育基地建设和扩展。按照市侨办的要求,依照新修订的《上海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开展“上海华文教育基地”的申请工作。经过与区教育局的沟通,结合静安区的教育特色和实际情况,推荐两个幼儿园、两个小学、一个中学进行申报。
2、多方合作,接待海外教育参访团。10月,接待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教育参访团,走访华文教育基地一师附小。11月,接待来自加拿大和法国的两个教育参访团,走访华文教育基地南阳幼儿园及一中心,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结合实际,做好夏令营工作。7月,接待华裔优秀大学生参访团70人考察静安,参观创业园区并与创业企业进行座谈交流,探讨了上海及港澳地区、海外地区就业形势,并就毕业实业达成初步协议。
七、规范高质,扎实做好侨务基础工作
1、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侨法宣传月活动。3月,根据市侨办的要求,以“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为口号,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侨法宣传月活动。共有18个居民区参与侨法宣传月活动,增设立侨法宣传角2个,举行政策咨询、讲座、报告会等活动14次,发放宣传资料490余册,举行侨界志愿者活动5次,侨界志愿者参与活动175人次,各种媒体宣传板报80块,通过有线电视台、静安时报、灯箱宣传栏、社区报、黑板报、电子屏、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类媒体载体,广泛宣传侨务政策法律法规,受众人数达3050多人次。
2、扎实做好侨务干部培训工作。3月,区侨办举办了 “2014年侨务政策培训班”,各街道侨务干部、侨务社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侨之家负责人、社区侨联络组、老归侨联络组共110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侨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为侨服务的法治意识、服务意识。
3、做好侨界帮困送温暖工作。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侨界人士的慰问工作。如2015年配合做好大病归侨的帮扶工作,共计排摸出8名大病归侨,送上慰问金16000元。春节、重阳节对困难侨界群众共计帮扶32人,送上慰问金9600元。此外,在夏季、冬季走访慰问侨界人士80人余,并送上慰问品。
4、做好侨务报道、信息、调研、信访、出证等工作。截止10月31日,上报市侨办信息96条,录用68条,市委统战部网站录用9条,统战动态1条。并向市统战部申报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一篇。撰写调研论文一篇。来电咨询、信访等220次,来访176人次,均妥善解决和处理。落实“华侨来沪定居”15人。全年开具《“三侨生”加分证明》19人次,《华侨、华人外籍子女来沪就读身份证明》6人。根据区府办的要求,做好区府侨办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的梳理工作。
2015年,区侨办撰写的《静安区侨界空巢老人的现状与问题研究》荣获2014年度上海侨务调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就海归新侨在上海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研究》被评为2015年度静安区统战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