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关于印发《2017年静安区司法局工作总结》的通知

成文日期:2018-02-12文号:索取号:JB0300000-2018-003发布机构:区司法局载体类型:纸质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来源:区司法局 发稿时间 :2018-02-22 10:49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关于印发《2017年静安区司法局工作总结》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处)室,区法律援助中心、闸北公证处、静安公证处,各司法所:

现将《2017 年静安区司法局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各部门、各司法所认真回顾总结2017年工作,巩固好的做法和成效,发现问题并思考不足,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弥补短板、发挥优势,在2018年继续推进静安司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特此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司法局   

2018212   

2017年静安区司法局工作总结

 

2017年是新静安在深度融合基础上持续提升的关键之年。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对新静安发展的要求,夯实基础、优化发展,坚定履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做大做强司法行政工作,为静安建设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年来,全体静安司法行政人凝心聚力、勤勉奋进,使区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了一些成效,获得了一点荣誉。区司法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医调委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区司法局在市局、区政府的年度考核中均为优秀;区司法局《优化“绎法空间”品牌深化“七五”普法工作》被评为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两篇调研论文获得上海市司法局20162017年度调研课题二等奖、三等奖;三篇课题调研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研究三等奖,依法治区办获优秀组织奖;区法援中心被评为20112016年度妇女权益保障先进集体。

一、坚持完善平台升级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性成效日益显著

2017年,区司法局坚持服务为民,不断完善各项举措,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能力和成效。全年,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律师类行政审批初审1442件,涉及机构申请事项136件,个人申请事项1306件;接待来信来访群众300余人次,接待来电350件;法律咨询窗口接待来访10328人次;12348热线接听14004人次;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共计1436件(其中,民事333件,刑事1103件)。

(一)多措并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1、升级平台,完善体系建设。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根据市局相关文件的配备标准和清单添置实体窗口的硬件设施,设置统一标牌标识。二是探索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的信息化运行,成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平台管理团队,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优质法律援助咨询。三是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宣传和规划力度,编制全区公共法律服务手册,进一步发挥法宣讲堂的作用,普及公共法律服务理念。

2、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一是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完善岗位设置,确保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等级合理,明确职责分工,促进责任落实。二是优化律师队伍,坚持“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适”,统筹、整合、重塑、培育援助律师团队。三是开展标准化建设,优化受理审批程序,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努力提速增效。四是强化自身建设,中心多次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交流,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习教育活动,从思想上、业务上锤炼队伍。

3、突出主题,完善服务机制。一是打造主题咨询,每月设立主题日,提供专项法律咨询,提高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水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答疑解惑,并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直接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三是完善法援律师值班制度,在看守所、区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设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与铁路运输检察院、区检察院召开工作会议,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全年共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576件。四是强化风险控制,坚持弹性评估,逐案跟踪,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对风险较高的实行全面布控、全程监督。

(二)推优荐才,培育法援特色品牌

1、全力打造法援精品。区法援中心不断创新维权工作模式、完善维权工作机制、拓展维权工作思路,于321日成立“楼凌宇妇女维权工作室”,更好地为弱势受害女性提供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帮助。同时,进一步推进“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发展,扩大影响力。积极探索符合妇女、未成年人特点和需求的宣传教育方式,依托骨干力量及社会支持,组织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增强妇女及未成年人法律意识。2017年共办理妇女、未成年人维权案件137件。

2、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安排援助律师进军营,为二千余名武警官兵开展“涉法问题处置重点”法律知识讲座活动;428日,区法援中心与武警上海总队第三支队举行“军人军属法律维权工作站”揭牌仪式并签署共建协议;817日,组织律师赴国防大学上海政治学院开展“法律援助进军营”咨询活动,并向部队院校赠送了法律书籍和法律援助宣传资料。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及法律援助咨询活动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满足了广大官兵的法律服务需求,增强了部队和谐稳定,对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3、推进法律援助进监狱工作。517日至18日,区法援中心组织六名律师赴白茅岭监狱开展“法律援助进监狱”活动,已连续两年赴该监狱为在押犯人开展法律讲座、法律疑难问题咨询、赠送法律书籍等服务活动。91日,区法援中心与白茅岭监狱举行监狱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会及工作回访,双方就如何深化职能协作、突破工作瓶颈,更好地配合监狱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等工作进行了谋划。

4、优化宣传推广。一是做实素材报送,充分运用市级平台,积极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作用,全面反映法律援助服务品质,树立行业形象。二是创新基层推广,统筹援助律师执业特长,设计基层宣传服务菜单,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全面对接基层法律服务需求。三是组团公益服务,加强与区妇联、消保委、文明办等单位合作,安排律师参加各类专题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相关法律问题。

二、坚持夯实基础开拓探索,人民调解和司法所建设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

2017年,区司法局召开司法行政“三项改革”推进会,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纵深发展。全年,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民间纠纷27882件,调解解决27270件,调解成功率为97.81%,达成协议书13277件。“双员双师”调解工作共开展矛盾排查199次,涉及686人次,受理重大群体矛盾30件;受理个体重大疑难复杂矛盾47件;受理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矛盾纠纷504件,调解成功227件,缓解277件;开展骨干培训270期,涉及4247人次。两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共解答咨询19件,代理诉讼52起,代理经济案件2起,调解纠纷1起,代书3件,担任法律顾问2家,服务收入共计130.2万元。

(一)积极作为,深入推进司法所建设

1、大力推进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召开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组织各司法所从自查入手,找问题、查差距,指导每家所形成个性化方案。二是通过召开司法所长会议,总结交流司法所工作情况,确保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三是通过走访调研、专题培训、学习参观等多种方式加强培训交流,不断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司法所职能,开展司法所文员招聘工作。

2、全面推动“一街一品”品牌化建设。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已有“一街一品”人民调解品牌,更好地发挥各品牌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根据街镇特色和重点工作,指导尚未创立“一街一品”的司法所有针对性地打造人民调解工作特色品牌,实现“一街一品一特色、全面开花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三是与“双员双师”工作进行融合对接,使“一街一品”工作在各街镇更具区域特色。

3、持续夯实基层法律服务基础。一是全面推进居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截至年底,全区37家律所、124位律师与273个居(村)完成了100%签约对接,实现了“一居(村)一法律顾问”的全覆盖。本次还创造性地加入了“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居村法律顾问工作的制度,28名“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入驻街镇,进一步发挥代表委员模范引领作用,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双员双师”在深层次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立足新区情,对其重新进行谋划升级,制定《关于在街道(镇)开展“双员双师”工作的实施办法》,完成了全区“双员双师”工作室的挂牌,充分参与社会治理。三是进一步做好司法信访综合服务窗口接待工作和“110”公安司法联动工作。

(二)把握重点,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1、深入开展专业行业人民调解工作。一是与二中院的诉调对接工作有新发展。年初召开联席会议,巩固工作成果,并在全区范围内精挑细选9名资深调解员到二中院担任特邀人民调解员。二是及时整合梳理了调委会和调解员队伍。按照形势发展和实际需求,对工地、旧改等部分调委会调整充实,该撤的撤,该并的并,把人员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进一步提升专业行业调委会的工作效能。三是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引导作用。注重通过报刊网络媒体等形式,对首席人民调解员陆金弟等领军人物和品牌工作予以宣传推广。

2、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一是积极做好重大时间节点安保维稳工作,组织全区各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撰写人民调解季度分析专报,分析研究本区矛盾纠纷类型、变动趋势及应对措施,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努力发挥人民调解协会职能作用。一是根据《静安区民政局、静安区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开展区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2016年年度检查的通知》,督促、指导静安区人民调解协会做好年度检查工作。二是指导协会开展人民调解员庭审观摩活动,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指导协会举办“为了夕阳更美”法律知识讲座暨案例讲评会。

(三)提升能力,切实推进医患纠纷化解工作

全年,区医调委共受理调解医患纠纷395件,调解成功365件,调解成功率达92.4%,达成调解协议赔偿金额共计1222万元;对46件疑难复杂医患纠纷启动专家咨询程序,对122件纠纷调解协议书办理了司法确认。区医患纠纷调解总数位居全市第三,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数量和调解成功率均为全市第一。今年5月份,区医调委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区医调委主任被评为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个人。

1、提升医调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程序的积极作用,提高专家咨询次数和个案专家人数,不断提升医患纠纷调解的质量和水平。2017年专家咨询数比2016年增加13件,增长39.4%;每件纠纷咨询专家人数由2016年的1.89人提高到2017年的2.04人。二是提升医调工作专业性和公信力,让医患双方参与到专家咨询程序中,实现咨询程序的透明化。三是对疑难纠纷调解实施专家咨询,促进调解员队伍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2、开展医调工作常态化宣传。一是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医调宣传,利用医调委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医调工作动态信息,通过静安医调微信群实现与辖区医疗机构联络员的密切沟通;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静安医调工作动态、成效和典型案例,提升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二是组织召开全区医调工作主题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全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相关单位间的沟通联动,共同做好医患纠纷的调解和预防工作。

3、强化对医调委的指导和管理。一是对医调委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业务培训,主要涉及医患纠纷的成因和处置方法、纠纷中患者心理情况的把握和应对,以及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与医疗机构法律风险管理等内容。二是定期对医患纠纷调解卷宗档案进行检查评比,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及时予以了改进或提高。三是对专职调解员调解纠纷的数量、调解成功率、遵守调解程序和工作纪律情况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实现对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行为的有效规范和激励。四是加强医患纠纷的源头预防,在走访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静安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数据分析报告》和《静安区医患纠纷成因分析及防范建议》,为后期继续做好医调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4、做好诉调对接、司法确认工作。与法院协调合作,在医调委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点,由医调委和法院指派专人负责,对涉及医患纠纷的案件在诉前和诉中导入医调委进行调解,对医调委调解不成终止的纠纷导出至法院诉讼。今年以来,区医调办、医调委多次与法院诉调中心召开诉调对接座谈会,梳理、优化协议书司法确认流程,明确相关申请资料的要求,积极引导医患双方对调解协议书申请办理司法确认,增强协议书法律效力。

三、坚持法治引领创新形式,法治宣传和依法治区工作局面持续向好

2017年是依法治区“十三五”专项规划落地的第一年,区司法局认真梳理总结法治宣传和依法治区经验成效,结合新的区情实际,及时调整各项工作指标和方式方法,推动普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完善工作机制,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

1完善依法治区常态评估机制。一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制定“依法治区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召开研讨会,就数据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等进行研究论证。二是完成《2016年静安区依法治区评估报告》,报告以最新修订的“依法治区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对各部门实施指标体系的情况进行测评并形成评估报告,全面总结了该年度依法治区工作。

2、推进法治城区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申报工作。经过初期排摸、自行申报,在全区14个街镇273个居(村)委会中推荐彭浦镇龙馨居委会参加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评选。二是继续有效地运用项目化机制抓重点、补短板,组织相关单位积极申报创建项目,以确保法治创建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推进。

3、开展示范项目学习推广活动。主动联系区政府法制办,协调有关项目单位,制订宣传推广方案,认真学习、宣传示范项目单位在行政执法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4开展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和民主法治建设课题征评活动。组织依法治区成员单位开展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和民主法治建设课题评选活动,将申报情况作为依法治区效能考核的重要依据,收到优秀案例和民主法治课题成果近30篇。经评比,区司法局选送的案例《优化“绎法空间”品牌深化“七五”普法工作》获选第八届上海依法治理优秀案例;《多元化 精细化 提升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的法律援助工作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律师庭外不当言论的规制探索》三篇调研课题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研究三等奖,依法治区办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二)突出工作重点,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提升

1、做好年度普法规划。一是根据各成员单位上报的普法年度计划,确定各单位普法任务清单,通过紧抓各单位普法工作重点项目的落实,顺利推进区政府第70项重点工作。二是联手华东政法大学针对普法主体、普法对象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社区居民对普法工作的建议与意见,探索建立本区法宣工作成效评估考核体系。经研讨、修改最终形成了《静安区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报告》及其附件《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及其配套说明》(征求意见稿),并向相关单位进行意见征求。

2、聚焦重点对象普法。一是坚持机关公务员的法治教育,通过举办公务员学法知识竞赛、为机关公务员推荐法治书籍、进行学法用法自查等方式,强化机关公务员的法治意识。二是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支持和配合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举办学法专题法治讲座,着力加强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致力维护和保障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

3、创新法宣方式方法。一是开展法治文化类活动,如法治书画展、法治话剧、法治微电影等,加强社区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第29届宪法宣传周期间,协同14个街镇、40余家委办局,举办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30余场,营造了浓厚的宪法学习氛围。二是加强对执法者、普法志愿者的培训,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能力培训、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系列培训等活动。三是夯实法治阵地建设,论证延安中路绿地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的设计方案;依托地铁七号线,做好“法律进地铁”法治宣传活动;深化“静安区声动普法暨社会管理应急广播平台”,选择了辖区内14个电梯点位,全天滚动播出普法宣传公益广告;继续拓展“绎法空间”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在区有线台播放“绎法宝宝说法”法治动漫作品,提高辖区市民法治意识。

四、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监管,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保障平安建设举措有力

2017年,区司法局继续扎牢基础,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矫正中心平台作用,提升矫正安帮工作法治化、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截至年底,全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336人、刑释解教人员2358人,帮教率95.59%,安置率99.87%。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区司法局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殊荣。

(一)发挥矫正中心平台作用,促进刑罚执行规范开展

1、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做好重大节点、重要时期社区服刑人员及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帮助各街镇司法所梳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指导司法所对排摸重点对象落实稳控措施。二是做好区委政法委开展的社区矫正专项执法监督工作。今年区委政法委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专项执法督查,对区司法局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各项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2、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一是启动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的工作调研,摸清队伍的成分、结构,梳理存在的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建议、办法。二是加强选派民警队伍的管理,区司法局运用新的《静安区选派民警管理考核办法(细则)》开展矫正民警的管理考核。三是开展第一届上海市社区矫正“平安卫士·和谐使者”优秀社区矫正工作者评比,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队伍潜力与活力。四是开展专项教育活动,组织选派民警、专职干部、社工队伍积极参与“算账守法廉洁从业”专项教育活动。

3、依法严格开展刑罚执行工作。一是细化计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执法记录仪、电子监管等设备的作用,实时记录社区服刑人员在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中的表现,使奖惩更加有理有据,动态管理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等级处遇。二是开展出入境情况普查,加强对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所持护照的收缴工作,防止特定人员擅自离境。

(二)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衔接,确保各项措施扎实见效

1、助力品牌,扩大宣传。一是继续推进“爱的黄丝带”工作,今年先后组织“爱的黄丝带”艺术团赴军天湖、白茅岭、四岔河、吴家洼等监所演出9场次,受益人次10960人次。在市矫正局的推动下,今年“爱的黄丝带”还在全市进行了巡演。二是开展上海市第七届社会帮教活动月启动仪式暨特殊人员专场招聘会,为刑释人员更快适应、更好融入社会提供了平台。

2、紧扣重点,强化落实。一是帮教工作向大墙延伸,区司法局协同区帮教协会每季度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工、帮教志愿者深入监所开展帮教活动。二是重点开展特殊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活动,先后举办了爱心赠书、结对捐赠、端午敬老、乐学暑期等活动,获得特殊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的一致好评。三是指导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温馨家园”和公益创投项目“‘心家园’——外来特殊人员家庭辅导”规范开展,提升帮教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坚持规范发展转型升级,法律服务品质与效能不断提升

2017年,区司法局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狠抓落实,充分发挥行业监管、服务保障、引领促进等职能作用,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扎实做好律师、公证员队伍规范化建设、行业文化塑造、公益法律服务等工作,推动法律服务行业取得新发展。截至年底,共有律师事务所250家,执业律师4367名。闸北、静安两家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31494件,实现创收4126万元。

(一)多措并举、注重预防,律师行业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

1、认真抓好年度考核关。加强监督管理,完2016年律师行业年度考核工作,今年共考核律师事务所241家、律师年度考核备案3574人。针对未及时参加或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律所、律师,出具《限期参加年度检查考核通知书》。全年,共受理投诉律师案件107件,办结101件,仍在处理中的6件,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为进一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区司法局以2016年度被投诉或举报过的律师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了培训。

2、认真抓好行业指导关。一是办好工作部署会,举办静安区2017年度律师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律师工作情况并部署下阶段律师工作思路。二是办好规范化培训,多次召开静安区律师行业税务培训,邀请税务局工作人员就2016年律所查账政策、律所税务自我管理开展培训。三是办好行业法规学习活动,印制《上海市律师管理工作现行有效法律法规规章汇编》并发放给所有律所。

3认真抓好检查查处关。一是问题早发现,切实抓好专项检查工作,高度重视检查抽查中发现的部分律所未按规定归档、未及时报告等问题,要求律所限期整改。二是矛盾早解决,依法处理办结涉及律师事务所内部规范化管理等问题的投诉案件7件。三是重大敏感案件早介入,切实行使主管机关事中监督职能,全年共对8件重大、群体、敏感类案件进行跟踪关注。

(二)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律师、公证员队伍建设稳步提升

1、坚持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违法行为惩戒力度,要求律师、公证员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践行法律职责和使命,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军营”等拥军共建活动;认真落实公证行业“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在党员公证员中开展“三比三亮三评”活动。

2、全面聚焦行业文化建设。精心营造浓厚的行业文化氛围,举办“律师朗读者”名家交流活动,汇聚行业正能量。举办第二届静安律师运动会,提振律师队伍团结协作、敢于争先、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开展“提素养、正情操”静安公证行业文化建设主题活动,举办静安女律师联谊会“赏樱社”沙龙活动,丰富法律服务人才业余文化生活。举办学术精华日活动,邀请法律名家分享观点、传授经验,激发静安律师勤学勤思之风,帮助律师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理论水平。

3、积极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推荐律师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1名市、区两级“两代表一委员”律师为静安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建言献策。先后指导成立了律师行业新联会、盈科律所新联会,成功推荐管建军律师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地方队”培养计划。选拨推荐20余名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执业素质佳、热心社会公益的青年律师、优秀女律师参加上海市优秀青年律师、上海市优秀女律师评选。

(三)聚焦热点、强化品牌,律师行业发展趋势更加优化

1、提高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全年共举办静安律师法律实务系列讲座5场,不断更新队伍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指导区律工委举办多场“静安合伙人”法律职业精英双月圆桌会,以头脑风暴碰撞思维火花,鼓励律师关注当下热点法律事件。召开5场静安75后青年合伙人律师座谈会,了解青年合伙人这一特定群体在执业实务、职业发展中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关心和帮助。

2、坚持创新发展走外向型道路。一是继续与区台办共同办好第二期“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相比去年,今年该项目招募对象更广、参与律所更强、实践内容更优,在一对一带教的基础上,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二是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开展“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培养项目。我区30余位精通国际法律业务、擅长英语交流的涉外律师带领37名留学生开展了为期68周的中国法律实务学习实践。

3、扩大公益法律服务覆盖面。一是民生领域公益法律服务与街道进一步对接,巾帼律师志愿团在“三八”维权周与14个街镇进行结对,启动巾帼律师静安女律师社区法律巡回讲座,为各街镇提供法律服务菜单“点餐”服务。二是律师在区域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信访大厅律师接访”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项目继续开展,从法律角度引导来访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帮助实现定纷止争。三是公益法律服务逐步走向全国,3名优秀律师参加全国法律援助“1+1”行动。

(四)把握重点、完善机制,公证监管格局持续深化

1、全面开展公证行业规范检查。一是开展公证质量检查。对制度落实、案卷管理、办证规范、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检查,严格规范公证质量监管,加强公证执业风险防控,杜绝错证假证,提升公证质量。二是开展规范公证执业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制定《静安区规范公证执业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闸北、静安公证处按照方案开展全面自查,形成自查问题清单。同时,多次进行实地抽查,要求公证处对所有查出的问题边查边改、即知即改。专项治理期间,敢于碰硬、真抓实干,对一名违规的公证员采取行政警告处分,将一名违法公证员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建立健全公证处日常监管机制。一是在管理职能上求“稳”,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二是在方式手段上求“新”,要求公证处在已有的信息化工作基础上建设公证业务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三是在制度机制上求“联”,积极推动公证处构建线上与线下、职能部门内与职能部门外、区域内与区域外互联协作平台,如闸北公证处与市二中院成立全市首家诉讼与公证协同服务中心,实现制度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从严,司法行政党建事业和队伍建设全面增强

2017年,区司法局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努力促进静安司法行政事业更上层楼。

(一)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

1、着力加强理论武装。积极组织系统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在深化学习理解、深化思想认识、深化标准要求、深化贯彻落实上下功夫。

2、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工作方案,从组织集中学习、开展谈心谈话、查找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抓好问题整改等六个环节从严落实落细各项工作,督促各基层党支部敞开思路、深刻剖析,积极查找问题和短板,确保每一个基层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整改落实夯实基础。

3、全面从严监督管理。一方面严防死守责任风险点,将从严治党贯彻到司法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全方面。另一方面锤炼干部“严”和“实”的作风,督促干部队伍严于律己,做到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通过组织开展区司法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区司法行政系统党风廉政月专题党课、深入剖析典型违纪违规案件、组织观看专题纪录片、学习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树立廉洁意识,严明党纪党规,提高司法行政干部向先进模范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的忠诚品质。

4、强化综合素能提升。今年,区司法行政系统以全力以赴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市党代会精神贯彻工作为主线,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精业、勤业的优秀队伍。采用“由点到面”学习覆盖法,抓重点、抓关键,在全系统推广“法筑和谐律动静安”微信公众号、“静安司法行政”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向社会公众宣传推广静安司法行政工作的同时,利用高效化、便捷化的传播手段将最新的业务知识推送给司法行政工作者,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性和看齐意识,实现业务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

(二)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全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1、成立律所党委,指导基层党建工作。623日,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党委正式成立,党建对律所业务工作的促进和推动成效进一步显现。区司法局在不断凝聚团队力量的同时,着重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将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党建基础的重要抓手。局党委不断加强支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组织开展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以提高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能力为关键,积极引导基层党支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指导全系统各基层党组织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抓好支部组织生活,实现组织全覆盖、活动规范化、工作有成效。

2、创新工作方式,开展线上党建工作。今年,局党委针对律所党建中党员律师参与度低、分散性强的工作瓶颈,提出了提高律所党建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的工作思路。有的律所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委会议,用更小的成本投入完成更大的党建工作实效;有的律所在优化服务上取得突破,实现党建工作向内延伸,将党的影响力真正植根到党员心中;有的律所以业务带动为契机,不断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将更多人才吸引、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3、整合内外资源,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局党委继续发挥区域化党建、司法专业委员会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系统内外的资源整合,为下属党委、党支部的工作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更有力的支撑。今年,区政法综合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在“七五”普法大背景下国家机关的主体责任和使命担当,推动了各成员单位明确自身普法责任,进一步搭建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交流沟通的平台,积极发挥业务专长,在强强联合基础上服务区域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体,不断释放出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民众的巨大能量。

(三)团结奋进、激发活力,搭建专业人才队伍成长阶梯

1、坚持务实创新,激发人才潜能。局党委在充分结合静安司法行政人才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其发挥社会正能量,服务新静安建设。通过组织开展“灼灼英才·馥蕴气华”青年文化建设活动、新录用公务员拜师带教活动、“觅古法之印寻今法之制”人才导航计划系列活动,将司法行政系统打造为人才的蓄水池。注重在思想上引导更多人才感恩社会培养、回馈社会发展,激励静安司法行政人以实现崇高法治理想为目标奉献青春与汗水。

2、坚持品牌铸造,打造司法“金名片”。局党委持续深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精心培养系统内亮点工程,鼓励各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博采众长,探索培育具有各自优势的自主品牌。全面升级“静思”系列项目品牌,在前期开展的“静思·青年说”、“静思·书记谈”活动基础上,成功创新打造“静思课堂”项目。“静思课堂”的启动为基层品牌的孵化和培育提供了契机,已有多家单位具备了成熟的特色名片,3家律师事务所申报了优秀白领学习团队,4家律师事务所申报了五星支部评定,司法“金名片”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取得较大进步。

3、坚持盯紧前沿,提高全系统信息化素养。今年以来,局党委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辖区内统战工作、党建工作,更全面地排摸了党员律师、民主党派律师以及其他身份律师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数据,进行数据交叉比对等方式,为辖区内律师管理及未来律师引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在党员管理方面,区党委开展了区司法行政系统内党员信息采集、收集、录入工作,利用党员信息管理电子平台掌握系统内党员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党组织各项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附件:
分享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