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混合信息公开” 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 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静安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加快建设“国际静安”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静安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
加快建设“国际静安”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战略部署,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经济能级,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落实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总体目标,对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五个中心”核心服务功能,着力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和全球的能力,静安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彰显城区功能和服务经济优势,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推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动力变革,主动承接上海综合服务核心功能,持续提升静安城区的综合服务能级,领先发展高能级的服务经济,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率先建成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提升服务对象的感受度、体验感和获得感,使静安区成为体现“上海服务”高水平的闪亮名片。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国家战略,承载上海综合服务功能。对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五个中心”核心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与全球城市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代表上海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城区的辐射影响力,在上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2.打响服务品牌,凸显静安服务经济优势。围绕静安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强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创建服务品牌,强化服务的质量、效益和标准,占据上海新一轮服务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上海服务要素接入全球服务网络中发挥领先作用。
3.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一金字招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管理,着力探索有效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城区公共服务管理,从而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当好“店小二”,为市场主体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4.坚持市场主导,凝聚品牌建设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体、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面落实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工作合力。
(三)主要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落实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战略部署,对接“上海服务”品牌建设行动,围绕“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以打造“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为总体要求,瞄准国际最高标准,突出“最国际、最上海”的城区特色,牢牢把握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契机,着力建设“国际静安”。
具体目标有:
——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区。到2020年,区域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集聚度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高,城区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在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上海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区。
——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平台效应充分发挥,“一网通办”改革感受度显著提高,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上海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区。
——专业服务发展的引领区。以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为特色的服务经济能级不断提升,GaWC目录中的全球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加,专业服务业发展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到2020年,区域服务业税收比重达到95%以上,专业服务业税收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上海市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公共服务管理的示范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市领先,城区市容环境和生态品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更加优化,为创造城区高品质生活营造良好环境,成为上海服务品质最优、综合环境最佳的示范性城区。
二、 重点任务
(一)彰显“国际静安”特色,建设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区
立足上海大局,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国际静安”综合服务功能,为上海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提升“国际静安”功能承载力。落实“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以南京西路为龙头,着力推进高品质楼宇升级和高端资源汇聚,打造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主干街区和世界顶级的商业街区。依托苏州河两岸、市北高新园区、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形成一批服务全球城市功能的亮点区域,全面优化“国际静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静安”资源配置力。大力集聚总部经济、贸易龙头企业、国际组织、专业服务、国际众创空间等高端资源要素,促进全球性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投资要素的交流配置,使静安成为全球服务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逐步增强静安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话语权和控制力,为海外机构“引进来”和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服务和要素支撑,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应有作用。扩大“国际静安”品牌影响力。汇聚高端商务商业、知名会展论坛、国际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品牌、海派风情旅游、时尚消费娱乐,使静安区成为全球知名的开放性城区、中央商务区、旅游目的地以及上海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不断扩大国际城区的品牌知晓度和辐射影响力。大力推进“市北高新”园区运营品牌输出,探索和引领长三角区域园区经济转型、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更好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大局。
(二)擦亮综改金字招牌,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区
高举上海市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金字招牌,实现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府管理,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投资营商环境。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牢牢把握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静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契机,完善市区联动的试点工作机制,积极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在贸易便利化、扩大开放等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有序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集中登记试点等改革举措。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按照“全网通办、一次办成”的要求,力争率先实现审批事项100%“全程网办”,加快建成“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一张网”。关注企业需求,创新企业服务,构建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服务体系。深化服务标准建设。推进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不断完善各领域的服务标准体系,拓展服务标准在行业发展、政务窗口、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成为上海服务质量领先、服务品牌众多的品质城区。
(三)力推“全球服务商计划”,建设专业服务发展的引领区
汇聚全球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体现上海服务国际化、高端化水平的专业服务高地,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专业服务共同体。依托我区专业服务开放度强、集聚度高、业态完备的优势,汇聚全球领先智慧,集成全产业链业态,形成一揽子专业服务的发展共同体,为企业布局全国乃至全球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提升专业服务跨产业、跨区域的服务能力,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贡献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提升专业服务集聚度。大力引进GaWC目录中的全球服务机构入驻,高度集聚国内外知名会计审计、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促进专业服务多维度纵深发展,促进专业服务业态跨界创新,培育和建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扩大服务平台影响力。发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大数据产业基地、首个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等国家级功能平台的示范效应,丰富平台功能,引领产业集聚,助推能级提升,加强交流协作,不断扩大专业服务平台的辐射影响力。
(四)深化城区精细化管理,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的示范区
以城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为重点,不断优化城区综合环境,完善城区公共服务,提升城区管理水平,为创造高品质生活营造良好环境。着力提升城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常态长效、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格局,推动城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一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大数据示范项目,探索城区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机制,使静安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着力打造“美丽家园”“美丽城区”。坚持建管并举,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品质,加强对顽症问题的综合治理,保持城区市容环境常态优良、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引导优势领域打造公共服务品牌。积极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断满足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
三、 专项行动
为深入推进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有效落实四大重点任务,实施以下五个专项行动。
(一)“一轴三带”服务功能建设专项行动
1.建设南京西路世界级精品街区。以梅恒泰“金三角”、静安寺“金五星”、太古汇兴业中心等高品质商务楼宇为载体,加强楼宇资源整合,推进丰盛里、国泰君安办公楼、锦沧文华大厦改建等高端楼宇项目建设,促进楼宇功能转型升级、高端业态导入。积极推进后街经济发展,强化与南京西路品牌和业态的联动互补。汇聚国际时尚文化要素,挖掘海派旅游资源,将商务商业与文化休闲、时尚游憩设施等相结合,使南京西路地区成为集海派风情游览、都市文化展示、国际消费娱乐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商业功能核心区。
2.打造市北高新创新发展示范区。依托上海市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基地,着力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树立大数据交易中心的行业权威,坚持高品质、生态型产城融合开发,打造市北壹中心、云芯中心等一批全新的高端产业载体项目,成为创新型产业社区示范。依托南通科技城项目开发,通过沪通两地“品牌、项目、资金、资源、人才”的合作对接,打造对接上海、跨江融合的科技生态城,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基地。
3.打造一批“国际静安”亮点区域。苏州河两岸依托滨水生态、历史人文特色优势,坚持高品质开发建设,推进功能形态双升级,努力打造海派历史文化的魅力展示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更新样板,成为具有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品质的大都会中心以及高端功能集聚的复兴之地。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着力整合国内外影视制作、动漫电竞产业资源,依托海世界?静安明珠影视城、新业坊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成为世界级的影视文化产业高地和繁荣繁华、活力时尚的北上海影视文化商业中心。
4.建设国际交流活动盛地。举办好静安·中欧顶级品牌论坛、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号召力的品牌论坛。依托上海展览中心等展馆设施,嫁接全球性或全国性的行业资源,大力引进行业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扩大“国际静安”知名度。不断提升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服装周、上海设计周、上海书展等一系列重大时尚文化活动能级。依托“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等多元文化活动,打造“国际静安”文化名片。举办好国际剑联花剑世界杯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国际空手道精英赛等大赛,树立静安特色的国际赛事品牌。
(二)“全球服务商”计划专项行动
1.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推进区内总部经济优化升级,积极引进全球企业总部机构,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发展采购中心、分拨中心、营销中心等“贸易型”总部。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服务业企业以跨国并购、绿地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高效配置全球人才、技术、品牌等核心资源。引导金融、科技、法律等领域国际组织在静安区落户,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促进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2.树立咨询服务机构品牌效应。进一步吸引国际专业咨询类跨国企业在静安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发挥企业管理咨询、会计审计的专业服务网络优势,为上海服务要素接入全球服务网络提供专业支持。力争促进一批具有共同目标客户群、活跃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咨询服务机构聚集,通过产业沙龙、企业联盟等形式集合优质咨询服务机构力量,不断提升咨询机构跨产业、跨区域的服务水平。
3.打造面向国际的投资服务平台。依托总部管理、资产管理、专业服务、国际组织等机构,构建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全球海外投资服务平台,为海外总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以及本土跨国公司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枢纽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投资便利化举措,争取各项符合产业导向的投资便利化措施落地。
4.实施法律服务“走出去”战略。构建静安律师对外交流平台,与国际知名律所开展合作,建立和完善海外法律服务网络,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保驾护航。鼓励律师事务所“走出去”,加快培养一批通晓国际法律规则、熟悉国外法律法规、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促进中资律所国际化发展。引导中小律所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专业服务能力。
5.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枢纽平台。依托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为主,高级人才寻访、派遣、培训、招聘、测评、管理咨询等品种齐全、覆盖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服务枢纽平台,为上海、长三角以及国内外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服务支撑。
6.汇聚国际化的创新创业服务。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创新孵化服务,构建国际化、品牌化的众创空间集群,努力成为国际创新孵化机构登陆上海的首要门户和本土创新孵化机构融入全球的始发基地。发挥我区国际化众创空间的资源统筹对接能力,面向上海、面向长三角开展优质创新创业服务,助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7.放大广告服务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国际知名广告企业、上海电视台、上海报业等广告传媒龙头集聚优势,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大型广告企业集团,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国内外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广告内容策划和展示平台。鼓励企业采用新型广告媒介和数字化精准营销,支持传统广告企业应用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发展。
8.做强全国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依托国家级平台影响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能级提升。推进首个检验检测机构诚信联盟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标准助研、产品检测、技术输出、标准引入等专业化解决方案。鼓励知名服务机构扩大全国布局,提升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范围和能力。鼓励本土优秀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9.提升大数据产业国家级平台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大数据引领的新兴产业在市北高新园区集聚,打造领先的大数据产业资源集聚地。深入推进“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打造一批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大数据示范项目。发挥大数据产业联盟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权威专业论坛,为大数据企业提供更多对话交流、竞争合作机会。
(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行动
1.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享受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进一步探索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的对外开放。探索取消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必须具有中国国籍的要求。鼓励区内影视企业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境外优秀影视制作机构合作,拍摄“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影片。
2.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区政府与上海海关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在静安区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服务创新制度。推进高端服务领域贸易便利化,优化企业通关服务,探索便捷高效的快速通关模式和一站式窗口服务,缩短进口流转周期。积极推进区内企业由“查验放行”变为“审单放行”。试点开展特定品类进口商品精准监管,探索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货物检验结果的多方采信。
3.加大体制机制突破力度。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市场化改革,运用市场手段使符合资质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国家和上海两级政府的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业务。深化检验检测资格许可行政审批改革,率先复制自贸区内相应简化许可改革举措。推进政府信息、公共信息等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探索率先形成大数据交易等领域的行业标准。
4.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有序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降低企业准入成本。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有序推进集中登记试点。建立健全信用监管制度,全面实施信息公示制度,严格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完善“双随机”联合检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法规政策、信息资源公开、数据开放和共享应用。
5.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深化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将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向网厅集中,实现“一网通办”。将涉企审批事项,进一步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实现审批体制集约化、审批协同一体化。不断拓展网上办理的深度和便捷度。通过事权下放、服务端口前移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内部挖潜、流程优化、精简环节等多策并举,不断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加强监管数据、信息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监管平台与网上政务大厅、区信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6.大力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做实区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不断提升平台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依托重点楼宇联席会议,让政务服务走进楼宇,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鼓励和支持商业联合会、楼宇联盟等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企业间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白领服务品牌建设,优化“白领驿家”“白领午餐”“爱心妈咪小屋”等多个服务白领项目,为楼宇白领提供良好的工作人居环境。
(四)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
1.树立城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标杆。深入推进“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以南京西路沿线、临汾街道、市北高新园区为试点,依托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151项目”,推进大数据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运用,率先探索形成数字城市智能化管理机制。加强网格化管理,与“12345”市民热线、大联动大联勤协同,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的发现机制,完善国际化城区的动态管理体系。探索“路长制”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努力实现“路长制”从街区向全区延伸、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从城区管理向社会治理延伸。
2.深化“美丽家园”“美丽城区”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着力改善居住品质,落实并完善“美丽家园”建设和管理标准,推进精细化管理。坚持建管并举,加强对顽症问题的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品质。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构建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3.打造精品教育品牌。盘活区内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学区建设,率先实现更高品质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开展“加强初中”行动,提升初中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方式与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公办初中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市民满意的优质均衡的静安初中教育格局,打造静安初中教育品牌。
4.打造静安文化品牌。凸显静安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特色,深入挖掘优质资源,大力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先进文化基因,提升静安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优质化、数字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十分钟公共文化圈”。集聚国际文化组织、文化专业机构总部和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品牌,促进全球多元文化合作。
5.打造卫生服务品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全力落实“健康静安2030”规划,依托区域三级医疗机构的优质资源,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凸显区域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海派中医传承创新。
6.打造老年友好城区。完善三级为老服务体系,推进静安老年健康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养老资源供给。完善“老年医、护、养结合”体系,将养老服务从生活照料向医疗、心理等领域逐步拓展。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丰富为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养老多样化的需求。
7.优化公共服务布局。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围绕就业、养老、育儿、社交、生活消费等多重需求,全面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实施“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深化“海上文化——智文化服务平台”应用,扩大和丰富公益性文化项目供给。推进便民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五)服务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
1.深化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选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推进商业服务标准建设,建设静安品质服务标准。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商业企业提供高品质、精细化、个性化的商业服务,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服务标准,成为上海服务质量领先、接轨国际的服务品牌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旅游服务等多个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业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范围。支持服务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引领产业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用标准化手段促进服务提升。
2.深化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以更高要求贯彻执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服务三项地方标准,全面落实收件凭证、一次告知、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咨询服务等基本政府服务制度。
3.深化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城区网格化综合治理、公证行业服务、医疗保险服务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发挥标准在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树立静安公共服务的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依托我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将我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工作纳入其中,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投资办、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对静安区落实“上海服务”品牌建设的总体战略的研究,指导和监督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区发改委要牵头做好相关协调推进和考核监督工作,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职责,负责推进本部门领域各项重点任务、举措和项目。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上海市“人才新政30条”和静安区“人才18条”,加快引进和培养“上海服务”品牌建设的紧缺人才。实施“静安高端服务人才”计划,集聚一批适应高端服务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化、专业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不断扩大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依托静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大对高端专业人才的子女就学、医疗服务等保障力度。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落实“上海服务”品牌建设相关任务、举措和项目推进的资金保障,确保任务举措有序推进。运作和落实好上海市静安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完善针对总部经济、大数据产业等关键领域的专项资金政策,健全区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重点项目、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上海服务”品牌建设。
(四)加强品牌宣传推广
结合招商引资、会展活动、节庆赛事等加强对静安打响“上海服务”的宣传推广。强化“国际静安”品牌的宣传塑造。梳理静安在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市场主体和品牌清单,多主体、多角度、多方式开展媒体宣传报道,不断提升静安在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五)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区相关部门的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和力量配备,做好各项任务和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明确重点任务和项目的责任分工,对进展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作为部门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