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区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成文日期:2017-02-24文号:静府发〔2017〕8号索取号:JA0300000-2017-034发布机构:区政府载体类型:纸质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发稿时间 :2017-03-03 11:22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规划

一、市北高新园区“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始终以“产业升级战略、绿色节能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战略、服务增值战略、资本运作战略、人才培育战略、人文关怀战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在产业发展上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在园区开发建设上更加突出园区功能完善提升、资源集约利用、宜居宜业融合创新,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一)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中有升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自身努力,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中有升。

1.园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园区总税累计超过200亿元;园区内1700余家企业累计实现二、三产业营业收入548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营业收入5234亿元,占比达95%以上。

2.园区“三个经济”蓬勃发展,发展基础更为扎实。总部经济方面,园区着力实施战略招商,严把企业入驻关口,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6家;楼宇经济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楼宇载体资源,加大培育亿元楼力度,亿元楼总数累计达16栋;涉外经济方面,每年外资企业上缴区级税收占园区纳税企业上缴区级税收比重稳定在30%左右。

3.园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园区在上海市经信委组织的《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报告中,已连续多年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小型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单位土地利润、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在全市开发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自贸区),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示范窗口。

(二)产业集群日益完善,服务平台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借助区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契机,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着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1.从产业格局来看,服务业门类丰富齐全。园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为带动,服务业门类丰富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园区服务业占比已超九成,产业门类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软件信息服务业、检测认证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商贸与物流服务业、专业中介服务业等多种门类组成的专业服务业,不同服务业互相关联、互为支撑,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园区各产业门类的共荣发展。

2.从带动作用来看,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在企业引进方面,截至目前,园区内以德凯质量认证、科勒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6家;以中铁上海工程局、鹏博士、风语筑等为代表的具有总部特征的企业近50家;以“软件信息、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服务型企业1700余家。随着浪潮、晶赞等大数据云计算龙头企业的引入,市北高新将进一步聚焦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其打造成市北的特色产业。

3.从增值服务来看,服务平台成效显著。园区一直以提高服务价值为核心,不断完善园区特色服务平台,实现服务资源的集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在人才服务方面,以园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整合政府、院校及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体系,开设各类特色培训课程,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在投融资服务方面,依托园区小额贷款公司,帮助企业做好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协调和引导中小型科技企业用好现有的银企合作融资平台;在配套服务方面,依托商务中心、北上海大酒店提供商务配套,依托健康中心提供生活配套,全方位保障企业的各项需求。

(三)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产业孵化日趋专业

1.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十二五”末,园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8家;有效专利授权数累计达650件。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园区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

2.在产业孵化方面,通过打造2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形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创业创新载体;通过整合政府、专业机构、公共平台、专家顾问等各类资源,强化创业辅导服务,推出了重点企业“三级会诊”服务体系和“四牵手”整合式孵化服务体系,形成从项目预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孵化服务链。截至目前,园区在孵企业已达90余家,毕业企业超过40家,成功培育了数据港、华艾、上海网商等一批自主创新企业。聚能湾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孵化器,并在2014年被批准成为上海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2015年,园区主动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聚能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实施空间优化、运营优化战略,打造了8万平方米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聚能湾孵化器首次获评国家A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上海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

(四)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园区管理有条不紊

“十二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按照“东西联动、成片开发、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在加快产业载体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园区功能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园区面貌日新月异。

1.在开发建设方面,通过多年努力,园区土地收储任务已基本完成,产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按照“东西联动、成片开发、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园区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末,在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及产业载体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园区凭借高品质、大规模、多功能的空间载体开发,完成了“市北·新中新”、“市北·云立方”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并依托正在建设中的“市北·智汇园”和“市北·壹中心”等产业载体,率先迈入智慧型、生态化的新阶段,也为“十三五”期间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综合管理方面,一是积极推动智能化建设,通过“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多层次管理”确保3.13平方公里内各种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控;二是全力保障国家生态园区创建。紧扣“智慧转型、微碳零排”的创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楼宇创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行动,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化监控平台,将园区环境监测、走马塘水处理站监测、在建工地颗粒物和噪声监测接入监控指挥中心,实时监测生态园区创建成效。三是筑牢平安园区基础。严格做好园区安监、质监、消防、交通管理等工作,杜绝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园区相继荣获上海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治安安全合格单位和区安全生产优秀单位。

(五)品牌影响持续增强,示范效应逐步提升

1.园区品牌形象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园区围绕提升品牌形象做了大量工作,明确品牌定位(精品园区综合运营商),规范品牌运用(制定了品牌建设导则和企业视觉识别手册),为园区的品牌输出做好准备。同时围绕“市北高新”的品牌核心理念,转变思路,探索更市场化的推广方式,比如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知名品牌合作,从而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各类主流媒体和财经专业媒体都对园区的转型发展模式和创新举措进行深入报道或转载,引起积极反响。2015年,园区官方微信成功上线,实时更新宣传内容,有效提升了园区重要事件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2.积极创建国家和上海各项荣誉资质。截至目前,园区先后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国产基础软件产业基地、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品牌园区、长三角园区共建联盟品牌园区等各类国家级荣誉10余项,市级资质和荣誉50余项。2014年园区正式跻身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之列;2015年,园区以云计算和检验检测产业基地为建设试点,成为上海首个拥有两块“四新”基地金字招牌的园区;此外园区还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上海市智慧园区试点单位”、“上海市明星软件园”、“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上海名牌孵化基地”等更具实效性的荣誉资质,品牌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

(六)运营主体寻求突破,上升空间更为广阔

1.探索“证券化”之路不断寻求突破。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920日借壳二纺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一方面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实力,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效地解决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2.“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自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项目启动以来,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力量,开发建设“以快为先”,招商引资工作顺利进行。在产业服务上,集团把与阿里巴巴、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的战略合作延伸至南通,借助上海的资源提升科技城的产业竞争力。2014年,市北高新园区还与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公司未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轻资产输出的新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2015年,园区正式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

二、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战略规划

(一)“十三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1.未来面临的新机遇

1)全球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日益深入,新兴技术应用推动服务业创新

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的生产和营销过程催生巨大的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向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管理、投融资和后期的销售、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渗透,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同时现代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提供集成服务的重要性,未来传统制造业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进产品数控化、生产绿色化和企业信息化,真正实现制造向“智造”的升华。在此背景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领域将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兴技术正迅速发展并逐渐深入应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这也将成为服务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服务业创新使得服务呈现出个性化、网络化、互动性等新特征,最终能推动价值链的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生产生活、信息交流的方式。市北高新园区从工业园区转型成为服务业园区,在转型调整、创新发展方面有许多经验,若能紧跟国际创新理念,将大有作为。

2)国家对上海创新引领要求日益提高,重要战略部署带来改革红利

中央政府对上海的定位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要求上海在改革创新方面能够引领全国。“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围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课题探索改革创新的模式。针对这样的形势,上海市政府一直将发展“四新”经济作为重要战略部署,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科技创新将成为一种新动力,助力上海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自贸区进行了扩区,张江高新区的核心区将整体纳入自贸区,实现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区的政策联动,把创新驱动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市北高新园区作为张江高新区的分园,可以充分学习和利用两者的政策优势和改革红利,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举措改变传统招商和企业培育方式,创造有利于“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帮助开拓市场、寻找合作伙伴。

3)两区合并为园区带来发展新机遇,立足新静安积极实现战略提升

2015年,原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韩正书记在新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上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静安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更高、综合竞争力更优、群众幸福感更强的城区,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静安区的战略布局为“一轴三带”:包括一条贯通全区、共享互融的南北轴和三个特色鲜明、梯度有序的发展带,即南京西路两侧高端商业商务集聚带、沿苏州河两岸文化休闲创业集聚带和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市北高新园区作为中环的北翼,空间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将发挥引领作用,体现“创新创意、产城融合”特征,建成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打造上海中心城区宜居宜业的新亮点。

4)新形势下园区主导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有望取得新突破

从政策导向上,园区主导产业是上海市“十三五”期间鼓励发展的重点对象。比如“四新”经济细分领域所涉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在“十三五”期间将得到政策的重点倾斜。从社会热点上,随着互联网因素的不断加强,软件信息服务业将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贴近人们生活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将迎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园区定位的主导产业迎合了最新趋势,对园区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大有裨益。

2.未来面临的新挑战

1)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政策变化尚待消解

人口、资源、环境红利等基本面的悄然变换使中国经济明显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外,“供给侧改革”被中央政府一提再提,结构性改革任务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从而使得宏观政策导向也发生了变化。国家对于税收优惠的政策导向也还在探索之中,上海街道管理、服务职能的进一步明确,园区应提前转变招商引资理念,不再拼政策、拼优惠,而是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探索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2)园区发展凸显新趋势,产城融合带来管理压力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逐渐淘汰,新兴产业逐渐崛起。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产城融合”的概念顺势而出,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从单一厂房最终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进发。园区目前正处在成长期,刚刚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过程,正逐渐投入到更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十三五”期间,产城融合的趋势将更为凸显,要求园区抓紧时间进行新一轮规划调整,以落实产城融合使园区建设达到新高度。

此外,随着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园区的综合管理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一是经验不足带来的压力。随着园区一批项目的集中开发,将带来近5万的常住人口导入,未来会有近23万的常住和流动人口,这对园区的社区化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二是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按照“开放式园区、封闭式管理”的运营理念,园区承担了如道路保洁、绿化、治安等大量综合管理工作。随着更多居民的入驻,园区管理模块必然相应增加,给园区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三是资质不足带来的压力。目前园区仅配备了2名安全生产专职干部进行走访与检查,且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园区安检人员并无相应检查执法资格,这对园区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3)行业格局发生新变化,互联网思维全面冲击

随着利润的回归和房地产行业前景的不明朗,地产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急需寻求转型突破,许多传统地产企业开始进入产业地产领域。与此同时,更有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进入,原有产业地产公司也在快速持续发力。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以及国内领军地产企业最新动向,目前行业内最大的变量是来自于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从最初对营销环节的渗透到如今对产业链和经营战略的改变,几乎超越了所有地产企业的掌控。市北高新应“居安思危”,提前布局,在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4)国企改革提出新要求,公司运营思路亟需转变

当前,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持续发力。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定位,市北高新集团被列入竞争类国企的范畴,需要转变运营思路,着力推进经营方式市场化和制度体制市场化,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国资国企的监管也将更为严格。未来集团发展战略、核心主业要结合新形势进行精准定位,在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控机制、人员和薪酬机制等各方面也还需加强,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3.市北高新园区SWOT分析

结合对园区的发展回顾和面临的形势分析,通过对园区的SWOT分析,以求更全面的认识园区自身发展现状,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1市北高新园区SWOT分析

内部

外部

优势(S

劣势(W

? 区位优势:地处中心城区,相较其他园区地理位置优越。

? 综合实力:最早提出2.5产业,“三个经济”蓬勃发展,园区排名领先。

? 政策优势:享受大张江园区的优惠政策。

? 平台优势: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国家工业生态示范园区、全国质量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

? 配套服务:商务中心、健康中心、培训中心、孵化器等。

? 相较其他园区有“小而精”的特色。

? 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产业发展空间有所限制。

? 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与国家战略对接。

? 产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 科技创新服务有待完善。

? 园区餐饮、交通等生活配套有待提升。

机会(O

SO策略(利用)

WO策略(改进)

? 世界经济呈现服务化趋势,制造与服务融合日益深入。

? 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 上海“四新”经济推动产业创新,服务业机遇大。

? 上海自贸区设立:体制改革的正面影响以及园区内企业潜在市场的存在。

?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张江分园有政策优势。

? 新静安下空间优势、产业优势更加鲜明。

?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审视国内外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做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先机。

? 借助“四新”经济、自贸区等机遇,因势利导,坚持市北“小而精”的发展模式,瞄准云计算、节能环保、检测认证等领域的“四新”企业予以引进和培养。

? 立足新静安,依托园区的配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服务质量,凝聚人才、企业、政策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 借助传统产业转型进行“腾笼换鸟”,探索土地资源功能转型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 抢占产业和市场先机,依托孵化器和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增加创新实力。

? 探索大园区管理的新模式。

? 适度发展住宿餐饮会务服务,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需要;适度完善园区交通体系,满足园区员工出行需要。

威胁(T

ST策略(关注)

WT策略(消除)

? 上海自贸区设立:影响“涉外”经济发展,招商难度增加。

? 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等宏观政策变化加剧了招商压力。

? 国资国企改革发力需要企业转变运营思路,对企业的监管也更为严格。

? “产城融合”的新形势下,大型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产业地产市场,开发园区。同时产城融合也将为园区带来更大的管理压力。

? 随时关注优秀园区的产业定位和政策动向,创新和模仿相结合部署下一步战略。

? 学习自贸区的政策改革,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

? 随时关注优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探索市北高新发展新方向,走多元化之路巩固竞争优势。

? 作为上海本土且处于中心城区的园区,设立更高的本土化竞争壁垒,屏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 明确定位立足主导产业,增强领域自主创新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避免企业流失。

? 扩大品牌宣传,消除园区环境、政策推广阻碍。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定位和目标

1.总体思路

立足国家战略,围绕上海建设“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要求,以“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为总体目标,坚决做好顶层设计:在产业发展上坚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在开发建设上“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营造“产城融合”的和谐氛围;在园区服务上加大向上对接和导入产业政策的力度,加强向下扶持和服务企业的深度,更加突出宜居宜业融合创新,不断扩大市北高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布局及品牌影响力,为新静安的产业发展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2.战略定位

市北高新园区作为静安“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汇聚创新人才、集聚新兴产业,尤其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继续在区域贡献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加快打造上海中心城区最具创新创业活力、最具创新创业氛围、最具创新示范效应的区域,努力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对接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和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的示范区。

3.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深度转型、内涵发展”,使市北高新园区特色更鲜明、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有内涵,在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同时,成为静安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1)产业发展目标:坚持现代服务业深度转型方向,注重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力度,至2020年:力争使园区上缴税金总额达到82亿,二三产营业总收入达到3261亿,基本实现三产全覆盖。

2)功能优化目标:至2020年,按照新一轮规划调整继续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围绕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分类制定园区综合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园区商业、交通、办公的协调融合发展。

市北高新园区“十三五”重点工程列表

重点工程

名称

主要功能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十三五目标

334街坊87丘厂房航天地块

(市北?智汇园)

办公

119117.38

建成

东部2-12-2地块

商办

121222.97

建成

东部4号地块(市北?壹中心)

商办

209557.5

建成

N070501单元09-03地块

(汇众西块)

商住办

357103

建成

N070501单元10-03地块

(汇众东块)

商住办

313348

建成

东部2-42-52-62-7地块

办公

82423.48

建成

N070501单元15-01地块

办公

44950.6

建成

彭越浦楔形绿地项目

商办、养老院

173484

建成

彭浦机器厂地块

商住办

483886.2

开工

N070501单元15-02地块

商业

25318(现控详面积)

开工

市政道路

道路名称

道路长度()

用地面积(平方米)

十三五目标

交城路(原平路-彭越浦)

339

5133

竣工

康宁路(汶水路-走马塘)

1031

67777

竣工

公共绿地

绿地名称

土地面积(平方米)

十三五目标

彭越浦楔形绿地

117714.3

建成

3)创新能力目标:至2020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上海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不少于15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达到100项。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品牌,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江场三路238号)、企创动力大厦(江场三路228号)、聚能湾大厦(江场三路78号)为主体,打造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至2020年使孵化企业累计达到400家,毕业企业累计达到100家。

4)行业排名目标:至2020年,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在全市5平方公里以下小型园区中保持排名第一;园区单位土地利润、单位土地税收产出强度在全市开发区中保持排名第二。

(三)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

“十三五”期间,市北高新园区将继续以“一区一城”的功能布局,即市北高新园区和南通科技城,来扩大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带动长三角产业的联动发展。

1.市北高新园区

1)布局理念

园区始终坚持“园区基地化、基地项目化”的发展理念,使土地成为再生资本,集中服务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园区要进一步建设成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集聚的专业化基地,通过总部园、园中园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实现战略规划的统一布局、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以及品牌影响的集中释放。对接国家战略,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检验检测服务业等基地,以及面向国际中小企业引进的国际合作园、培育本土中小企业成长的研发创新园和为总部经济型项目提供服务的总部经济园等,形成“一区多园”的局面。

2)布局重点

市北高新园区总规划面积3.13平方公里,园区四至界线为:东至泗塘,西通彭越浦河,南达汶水路,北抵走马塘—共和新路—场中路,以共和新路为界分为东、西部区域:

西部1.26平方公里——进一步调整西部园区功能布局,形成“一轴三区”的整体构架。

一轴:江场西路综合配套轴:依托北上海大酒店、高端养老机构、大润发超市以及江场西路两侧各类银行、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打造西部园区综合配套空间。

三区:一是总部企业集聚区,以市北高新园区总部经济园为主体,新增楔形绿地项目高端商务办公区,持续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具备总部特征的企业集聚,打造北上海都市总部湾;二是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以“市北·云立方”和“市北·智汇园”2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为主体,引进一批专注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的龙头企业,打造成为上海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最集聚的区域。三是科技创新孵化区,依托聚能湾国家级孵化器品牌,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江场三路238号)、企创动力大厦(江场三路228号)、聚能湾大厦(江场三路78号)为主体,打造8万平方米市北高新版众创空间。

东部1.87平方公里——加强东西联动发展,“市北·壹中心为西部园区云计算、大数据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后备发展空间,延展园区产业链长度,增强产业链企业的根植性;“市北·新中新”项目则定位为总部经济集聚区在东部园区的延展空间,并依托市北协信星光广场,实现高端产业载体和商业配套的有机结合。

2.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未来将持续推进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范围内4200亩储备地块的开发建设工作,探索科技城物业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模式,并做好科技城人口导入、产业导入等运营管理工作。

1)战略定位和目标

科技城的对外定位为:长三角区域上海外围生产性服务业(2.5产业)发展第一高地,长江南北(沪苏)联动发展模式的引领者,上海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新城,沪通产业联动发展之“关键枢纽”。对内定位为:撬动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结构转型、区域持续增长的示范性新城,新形势下南通产业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计2018年底前科技城全面建成。

2)功能布局

工业用地将重点关注和引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和社交网络为发展导向的信息服务业企业,以数据中心为主要载体的金融、物流(包括航运)等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和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制造业企业功能总部集聚发展需求的总部业务,高起点、快速度与市北高新园区同步推动前沿产业在科技城的集聚;居住用地要全力打造人文、生态、文化相互交融的滨水宜居的现代化品质新城;商办用地要着力引进业态新、规模大、实力强的品牌服务业企业,打造南通新的商业中心。

(四)园区“十三五”重点任务

1.坚持“引大引强”发展思路,增强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

1)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上有所突破

围绕园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上海发展“四新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落实园区产业深度转型。 

a.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 

紧紧抓住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着力发展“四新”经济的机遇,以建设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为突破口,积极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并以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以产业链带动服务链、创新链,集聚上下游企业,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形成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一是大幅提升产业能级。引进领域内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企业,逐步集聚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的研发、服务等总部,通过培育一批数据分析和应用企业,初步形成以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为核心的数据产业集群。

二是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深化与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增强原始创新和基础创新能力,突破云计算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力争能够提供较为全面和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组织和管理等服务,实现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不断提升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资源实力和创新实力。

三是不断增强示范效应。基地内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数据骨干企业,并建立产业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种类,进一步巩固上海市一流的数据中心地位,凸显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特色。

b.节能环保服务业

要充分依托“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品牌,结合园区发展服务业的特色,顺应国家产业导向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模式。

从重点突破方向上,一是关注大气污染治理、再制造等热门领域。继续通过确时环保、风享环保等代表企业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抢占新兴市场;二是关注节能环保集成服务。依托园区主体定位,发挥服务优势,带动节能环保产业由“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与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结合,培育提供综合化集成解决方案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方案设计-项目融资-工程建设-项目运营”等环节的服务链上自发形成协同发展态势。

从具体举措上,引导节能环保产业的渗透,把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发展园区产业的突破口:比如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注重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为相关企业打开市场;借助园区金融衍生服务业的基础,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同时辅以财税激励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进与节能环保相关的跨国企业、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形成园区节能环保的产业集群。

2)加速推进优势产业发展,集聚资源“招大引强”

依托园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重点提升软件信息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a.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从产业体系上,要整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技术部门、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围绕“智能终端+内容分发渠道+应用软件与数字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加快研发面向多终端的操作系统,重点突破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软件开发,构建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服务商、数字内容分发提供商等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应用推广体系。从产业联动上,要借助上海新干通、上海通号、上海中铁通信等领军型科技企业和园区丰富多样的服务业门类,加强不同服务业间相互联动,面向装备制造、食品、能源、金融、电信、交通、物流等行业需求,培育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于一体的大型系统解决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

b.检验检测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引进和培育检验检测企业,扩展检测范围,搭建园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对园区企业乃至上海企业检验检测的一站式服务,在打造市北检验检测产业亮点的同时服务园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联合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对具备产品标准优势有意参与标准制定的检验检测类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协助该类企业参与到对口行业的标准制定工作中去;创造机会使检验检测企业与区内外的国际知名机构合作,探索国际峰会、产业论坛、业务合作、共建研究室等多种形式,通过国际引进和吸收提升产业能级。

c.人力资源服务业

“十三五”期间,要依托诸如智翔集团嵌入式软件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和发挥园区内智联易才、前程无忧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吸引国内外知名人才服务机构落户,尤其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服务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企业从狭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向咨询服务扩展。同时探索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搭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为园区产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输送对口的专业人才,推动市北高新园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重点人力资源服务枢纽和人才产业发展高地。

3)挖掘和培育亮点企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服务业涉及门类广泛,不同细分产业之间关联度高,相辅相成。“十三五”期间,园区在明确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将着力丰富园区服务业门类,力争打造出新兴产业集群,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一方面重点引进如“风语筑”般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鲜明特色的亮点企业,利用其龙头效应集聚相关行业领域的其他企业;另一方面以聚能湾孵化器为主要抓手,对于在孵的亮点企业予以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推动企业高速成长。

2.完善中环北翼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社区

1)拓展后续发展空间

随着园区土地收储任务全面收尾,“十三五”期间,园区将重点考虑空间的优化利用。一方面加强和市属企业的沟通谈判,通过土地回购、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加快对园区老厂房改造升级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地下空间混合开发,按需增设公共停车场、员工餐厅等公共配套项目;东部园区探索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用下沉或半下沉方式建设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餐饮、银行、邮政等公共设施,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度。同时,提前谋划铁路北郊站空间释放的可能性。

2)载体和基础设施优化

在完善中环北翼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按照“一轴三区”的重点布局,继续做好在建项目,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严格督促进程,力争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出效益。园区未来的载体建设将更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盲目追求外观形象,而是注重实用功能。针对特定产业首先匹配行业需求,其次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再次考虑道路体系建设、车库设立等生活配套的合理性。同时,载体建设过程中也将考虑为风格自由的创新创业企业预留足够空间进行个性设计,使企业独特的空间格局设计成为市北发展的闪亮名片。“十三五”期间,园区将主要依托西部云立方、智汇园和东部新中新、壹中心等项目契合大数据时代商办转型的各项需求,率先迈入智慧型办公的新阶段。

在园区基础设施部分,一方面结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持续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园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结合智慧园区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强与运营商的沟通与协作,争取实现园区范围内4G网络的全覆盖。

3.整合创新服务平台资源,构建综合完善的服务体系

基于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原有传统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以创新服务、人才服务和金融服务为新重点,着力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凝聚各方资源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创新服务

a.利用园区专业服务业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在检验检测服务方面,有效整合资源,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鼓励园区检验检测企业与园区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在信息服务方面,整合园区内信息服务企业资源,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企业需求库、专家资源库、科技服务供应商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需求,开发出若干典型解决方案,以此为园区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b.加快提升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的专业度。积极对接科创中心建设,借鉴张江、杨浦创业中心等园区的经验,进一步提升聚能湾孵化创新创业中心的专业度,围绕园区潜在客户的业务方向,有针对性地推进相关领域企业入驻,对特定产业在硬件方面提供专业化的实验条件、中试和技术平台;在软件方面引进专业化的创业导师、技术支持和培训等,实现对园区主导产业的聚集以及对相关企业的科技支持。积极探索引入园区外部的服务资源,整合一批战略管理、商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以共建、联盟等多种形式与其他园区、机构合作,从而丰富园区的专业服务体系构成,在提升服务业能级的同时为企业降低商务成本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c.建立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实现全程全方位辅导,充分利用企业协会等机构,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常态联络机制,打通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和园区企业之间的联络通道,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真实的互动。

2)人才服务

a.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吸引高端人才。以园区培训中心作为依托,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上海院士中心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高端人才实训基地”等平台,推进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间的人才和产业项目的交流合作。以高质量的项目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形成新兴产业和各类服务行业的专业“智库”。

b.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引进方案。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方案。一方面建立健全区内外、国内外人才联络机构体系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利用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优势,依托上海市“千人计划”和区内人才发展计划,全面加强国内外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创造和建立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的分配机制,制订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c.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和高端人士工作生活的宜居环境。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科研骨干等建立绿色通道,同时通过高端的学校、医院、商业配套场所以及娱乐休闲场所,满足高端人才的生活服务需求。提供居住便利政策扶持,探索推进人才公寓和园区公租房建设,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3)金融服务

a.优化金融服务体系。依托园区小贷公司,发挥近距离服务、熟悉园区企业、信息掌握全面的优势,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建立“投、贷、保”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发展需求,形成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长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b.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搭建产业金融平台,引进商业银行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国内外知名VCPE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由市北高新集团牵头,共同组建多元化投资的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

c.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提高股权市场直接融资比重。设立企业上市扶持专项资金,重点培育与支持企业通过验收。

4.围绕生态园区建设标准,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未来18万企业职工、5万常住人口导入的新形势,深化综合管理,从而确保园区安全,优化园区环境。

1)在园区安全方面

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安监、质监、消防、交通等管理监控,做好治安维稳、市容、食品卫生、防灾,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确保安全、消防重大事故零发生,无死亡事故。

2)在园区智能化和生态化方面

深化园区网格化、全覆盖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智能化监控平台各子系统的应用,如继续发挥好PM2.5环境监测、工地扬尘监控、楼宇分项计量等生态园区智能监控模块的作用,推进生态园区持续建设,营造生态和谐氛围。

3)在应对“产城融合”方面

“十三五”期间,园区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调研组,对现行的综合管理体制与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力争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有效解决园区企业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矛盾,促使园区治理与社区治理和谐共进,确保园区安全可控。

5.树立市北高新创新品牌,发挥区域联动的带动作用

1)打造常态化品牌论坛

继续做好“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的承办工作,以高规格的论坛质量促进大数据行业的政、产、学、研交流,力争把“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业内具有持续影响力的优质论坛品牌。

2)引进高端化行业峰会

探索以直接承办、联合承办、品牌赞助等多种方式引进大数据、云计算、检验检测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性高端国际会议、论坛和高新技术产业展示交易会,着力提升市北高新科创品牌的影响力,成为国内在科技创新领域与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

3)举办多元化科创活动

以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为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创业竞赛、创业成果展、创业精英论坛等活动,开放园区具有生态、科技特色的场景举行投资者路演和创业主题沙龙,营造浓郁创新创业氛围,发挥聚能湾创业孵化品牌的引领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为有效落实规划任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推进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成员单位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园区“深度转型”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非常设机构的重要职责,在全区上下形成有利于推动园区“深度转型”的整体合力;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市北高新集团),要积极争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贯彻落实好园区管委会做出的重大决定、重要部署,立足市北高新园区和南通新城两地的开发、建设、运营工作,系统推进专项任务,具体组织开展园区“十三五”期间转型升级的各项工作。

2.政策聚焦

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支撑作用,制定“十三五”时期推进园区发展的特殊政策,加大力度推动园区产业升级、空间调整等专项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同时,园区要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对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和支持;要争取创新资金、风险投资资金、中小科技企业贷款资金对园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扶持;争取重点产业扶持资金,鼓励引进重点发展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3.招商引资

更新招商观念,树立产业链整体发展观念,实施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以商招商,推动产业链的完善与聚集,并持续推动以“招大引强”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园区统一的招商形象打造,以及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对外宣贯,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展现市北高新招商形象、传递核心诉求。

4.土地保障

“十三五”期间,园区土地收储工作已全面收尾,可实现楼宇开发面积近45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主要供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支持园区“三个经济”建设。园区将继续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完善土地一级市场储备机制,保障园区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

5.资金保障

作为园区开发运营主体,市北高新集团要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控制建设成本,确保“十三五”各项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一方面,将结合园区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加速各类优质社会资本的导入;另一方面,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发挥品牌影响力和扩大融资能力,努力实践“资产证券化”之路。

6.人员保障

   围绕园区总体战略定位,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规划,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为手段,重点对人才结构进行优化,提升对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并以科学的绩效管理、完善的薪酬福利、有效的核心激励为配套,保持专业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解决好人才与岗位的匹配问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培养人才、发挥活力、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氛围,打造一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战斗部队”。

附件:
分享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