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30日在静安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静安区区长 陆晓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原闸北区政府、原静安区政府2012-2015年工作总结已以书面形式提交大会,供参阅。
一、“撤二建一”以来工作情况
2015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闸北区、静安区建制,设立新的静安区。11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工作大会,正式宣布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市委书记韩正同志在会上强调,实施闸北、静安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是事关上海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要紧紧抓住这次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静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面对行政区划重大调整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政府联合党组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联合委员会、中共静安区委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运作机制。11月6日,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政府联合党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了政府联合党组一体化工作方案,建立集体议事决策、沟通协调和工作报告机制,确保政府联合党组对重要工作进行及时研究、科学决策,确保“撤二建一”过渡期间政府正常履行职能。加强原两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梳理,确保“撤二建一”工作有序衔接、政策有效延续。
二是加快落实部门整合融合。明确一体化工作要求,各政府工作部门都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规范、平稳有序地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基本完成了区级机关各部门“三定”方案的制定。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办公场所调整,各政府工作部门基本实现集中办公。积极稳妥实施公务员人事调整,有序推进人员交流。强化监督检查,对政府各部门联合工作组的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两区机构融合、队伍融合和工作融合逐步深入,部门之间高效协同、履职正常。
三是持续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两区合并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37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69亿元,同比增长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1.9亿元,同比增长20.5%;旧区改造受益居民11691户。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城市管理与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城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社会治理创新稳步推进,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老、就业、帮困、住房保障等民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两区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均按期完成。
四是积极谋划区域未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十届市委十次全会和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及时分解、细化落实各项目标,把党代会精神贯穿政府工作始终。结合做好区委重大课题调研,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与主线,进一步凝聚人心、树立信心。同时广泛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召开政府联合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工作早谋划、早启动。
各位代表,“撤二建一”以来,政府联合党组一方面全力加快推进两区融合、一体发展,另一方面又有力有序地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和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政府联合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区政府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撤二建一”开启了静安发展的新篇章。今年1月,静安区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决定性时期,也是静安服务上海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为此,会议提出了建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环境更加优美、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奋斗目标和“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为静安今后几年的发展勾画了蓝图,也为我们做好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大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韩正同志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要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要有新进步,城区管理水平要有新提升,党的建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2016年是“撤二建一”后静安发展的开局之年,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目前,区“十三五”规划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认真贯彻落实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抓紧制定的过程中,将于年中提交区人代会审议。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感到,要深入贯彻市委书记韩正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区第一次党代会要求,有力回应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新静安的期盼,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静安仍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和不可回避的现实困难,区域发展的压力尚未缓解,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各项任务艰巨,特别是在综合交通、市容环境、物业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短板。为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委提出的抓推进、抓落实、补短板的要求,以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狠抓督促检查,推进静安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做好2016年工作,我们要按照十届市委十次全会和区第一次党代会的部署,围绕“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重在求进,突出改革攻坚、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强化风险防控、精细管理,促进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为推动静安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静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0%;旧区改造受益居民8000户,拆除二级及以下旧里面积10.51万平方米;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新增就业岗位35000个,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25000人以内。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重点功能区发展规划,加快开发建设步伐,更好地推动形态、功能和产业融合发展。
优化提升南京西路地区建设。主动用好上海东西发展主轴中心节点的区位优势,坚持做高、做宽、做厚,聚焦提升核心区域楼宇能级,重点发展以高端商务商业为代表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国内外品牌旗舰店、概念店的落地,打造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具标志性区域。年内实现大中里一期、茂名北路丰盛里、国泰君安办公楼、石二社区60号地块等重大项目竣工。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区域品质、业态、环境整体提升。推动锦沧文华大酒店改建,以及静安寺地区周边楼宇连通建设工作。深化整体规划方案,优化开发模式,平稳推进张园地区保护性开发。
加快推进苏州河地区建设。依托历史文化、滨河景观、立体交通等特色优势,坚持苏州河两岸联动协调开发,突出文化创意、商务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四大功能,全面提升苏州河两岸商务商业功能和城区面貌形象,全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区新地标。深化完善苏州河“一河两岸”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国际方案征集,整合两岸资源,提升人文品质。启动昌平路桥建设,尽快改善两岸交通状况。加快苏河湾中心绿地建设,推动北站社区中粮二期北块和43街坊嘉华商办项目等建设,推动石二社区东斯文里、江宁社区72街坊和73街坊征收收尾及规划研究。
深化完善大宁地区建设。主动承接中环“黄金走廊”功能,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市级商业中心发展新亮点。落实市、区有关影视产业准入、文化创意企业扶持等相关政策,支持各类影视企业集聚发展。承办好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进一步提升环上大产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促进环上大产业园区与环大宁商圈融合对接,举办丰富多彩的商圈文化活动,促进商旅文联动发展。加快大宁中心广场四期、久光百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商圈功能品质。对新业坊进行功能改造。
深入推进市北地区建设。聚焦总部经济、综合服务、生活配套等三大片区建设,加快市北高新园区产城融合步伐,建成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继续推进东部园区市北·壹中心、市北·智汇园等项目建设,力争早出形象、早出功能。优化园区人才公寓、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建设“智慧园区”和“生态园区”,打造上海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域。
(二)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求突破、抓实效,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双试联动”改革。推进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与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双试联动”。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探索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监管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优化“权力清单”审改模式、“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清单”服务模式。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主动对接浦东新区“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加快政务资源整合共享,全面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启用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加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关等单位的合作,健全企业便利通关机制,促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分类监管等改革措施在静安落地,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焦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力争在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影视文化领域简政放权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落实“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清单,突出国资预算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推进企业上市公司规范运营,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深化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国资监管,实施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委派试点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力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加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实现更高层次教育现代化。
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发挥区域相对优势领域的创新示范效应,关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争取重大科技攻关和科研项目在静安落地。大力推进张江高新区静安园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的融合发展。支持各产业园区引进研发设计等新兴业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参与园区运营管理,培育在全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园区集群。发挥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优势,打造人力资源配置高地。完善人才服务政策,积极争取全市各类人才创新举措在我区先行先试。
全面打造开放多元的创新创业体系。持续加强创新文化宣传,积极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努力使静安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对现有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更好地对接市科创中心建设。以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为契机,重构“南中北”三个创业功能区,不断提升现有园区能级。坚持开放的理念,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各类机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大力实施促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支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人才评选等活动,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涉外经济,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推动产业能级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产业联动、融合互补、集聚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南京西路商圈、环大宁商圈、曹家渡商圈的业态调整,积极支持恒隆广场、嘉里中心、久光百货、芮欧百货、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等巩固发展优势,提升大悦城二期、晶品购物中心、协信星光广场等新建商业载体发展能级。鼓励商业模式及业态创新,深化智慧商圈建设,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积极培育线上到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稳步发展证券、财务、保险等优势金融行业,积极引进基金、创投、私募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打造差异化金融集群。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巩固人力资源、检测认证、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优势,引进和培育国内外品牌企业,构筑专业服务业产业高地。积极推进与市属国企的战略合作,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支持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等重大时尚活动举办,着力提升时尚氛围。以浪潮云计算中心、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落地为抓手,全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完善招商体制机制,聚焦行业领袖型、创新型、功能型、结算型企业,优化“以商引商、以商聚商”模式,加快形成行业集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等功能的企业设立贸易型总部,促进总部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强在建商业项目招商动态跟踪、工作对接。完善分层分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百人团队联系百强企业”等走访活动,有效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增进政企沟通交流,提升企业发展的根植性。
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着力整合区域服务资源,不断推进管理机制、理念、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更为便捷、高效、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延伸网点布局,新增20家白领午餐单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完善白领驿家平台,全年开展各类服务白领活动150场(次)。强化“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精心举办一批有影响、人气足的商业活动,促进重点商圈联动发展,营造繁荣繁华的商圈氛围,激发区域市场发展活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和信用建设,强化对区域市场的全过程监管,着力营造公平诚信、有序竞争的区域市场环境。
(四)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持续加强社会建设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突出问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力推进旧区改造。加快旧改组织构架、管理体制、推进机制、征收方案、操作模式等方面整合融合,加强房源、资金筹集和旧改队伍规范建设,努力推动旧区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启动北站社区华兴新城等5幅地块征收。聚焦结转基地收尾,年内确保北站社区大统基地、银邦基地等7幅地块收尾,加快推进静安寺社区富民路92号、曹家渡社区地铁14号线武定路站等地块的后续签约工作。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快成熟地块挂牌出让。
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启动黄山路养老院、平型关路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建设,确保汾西路360号、江场西路1200号、江场西路1655号、万航渡路767弄43号等4家养老机构投入运营,探索完善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新模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启动全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在公办养老机构推行评估入院制度。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区”,着力探索就近、安心的为老服务机制,广泛开展“老伙伴”计划等各类助老项目。新建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家长者照护之家、2个助餐点,新建、改建20个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助老服务站;为区内5000名养老院住养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1550人,帮扶引领创业800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多措并举实施精准救助,更好地实现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扎实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对380户有需求、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居所实施无障碍家庭改造。调整优化菜市场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新增2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新建、改建8家标准化菜市场。持续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租后、售后管理水平,努力改善居住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有效提升城区综合管理效能。深化推进街镇网格中心建设,强化指挥协调职能,健全“区—街镇—(工作站)—居民区”四级管理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城区网格化治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构建符合静安特点的标准化体系和运作模式。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执法行为,探索推进综合执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区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强化人口服务管理,继续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不断深化初信初访处置、信访代理、人民调解等机制建设,推进信访矛盾分级分责化解,依法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充分发挥基层调解作用,完善基层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机制。全面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加大对“群租”、非法客运等顽症的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
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建设。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推动基层工作重心真正转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完成街道内设机构调整设置,明确职责定位,理顺街道内设机构与区职能部门、街道各中心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善街道内设机构与街道各中心之间资源统筹、联动支撑运行机制。推进城管执法力量以及房管、市容管理队伍下沉街镇,推进落实区职能部门职责下沉街道(居民区)的分类准入制度。全面开展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完善推广“延伸服务、预约服务、全区(市)通办、一证办理”等便民措施。推进居委会自治机制建设,开展“自治家园”创建。修订出台居委会标准化指南,进一步完善“一居一警”软硬件保障。有效运用居委会电子台账系统、居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务和印章使用范围两个清单,切实为居委会减负增能。完善社工队伍发展机制,注重社会工作者领军人物培养。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完善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估,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五)着力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扩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需求。
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放大静安特色文化资源辐射力和影响力,全力打造静安特色文化品牌。深化“10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加强区街两级文化配送和需求对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举办“浓情静安·爵士春天”“涵芬讲堂”悦读系列活动等多元文化品牌活动。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智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完成区文化馆改建工程。推进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开发。深化与市文广集团战略合作,推进江宁路文化街建设。加强区域历史文物保护。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安全有序。
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事业。深化市级学科德育重点项目,打造区域优秀德育品牌。积极开展新一轮区域素质教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提升素质教育品牌。坚持“绿色指标”学业评价导向,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科研水平,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和推广“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促进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实施“菁英教师”计划,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人才梯队。完成闸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明德校区改扩建、大宁国际第二小学新建、456地块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确保9月开学顺利启用。
不断加强卫生计生服务。制定实施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机构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强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区建设,全面完成全国健康促进区试点创建工作。做强区域医疗中心,鼓励区中心医院、市北医院等与三级医院、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建,推进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筹)创建。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推进市第三康复医院能力建设和市第四康复医院(筹)转型。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加强与市、区二、三级医院合作,构建有序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稳妥推进“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工作。年内启动江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完成宝华老年护理院(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区中心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启动大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区中医医院扩建等工程。新建2个、调整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9个健康促进示范单位。
加快体育等其他事业发展。整合区域体育资源,完善设施布点,健全服务网络,加大场馆对社会公益开放力度,以全民健身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启动体育馆等综合改建项目,建设2条百姓健身步道、5处公共运动场,建成新体育中心,推进河滨体育公园建设。组队参加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承办好国际剑联花剑世界杯大奖赛、上海·静安苏州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全国击剑冠军赛等国际国内大赛。加强科普宣传,开展各类科普示范创建。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认真谋划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拥军优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继续做好青年、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等各项工作。
(六)着力提升城区综合环境,更好展现静安靓丽形象
围绕补短板、抓落实、破难题,进一步加强城区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品质和能级,努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按照“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总要求,坚持设计先行、标准先行、群众工作先行,拓展内涵、提升管理、创新方法,实现全区785个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全覆盖,推动环境治理向楼道延伸、向街面延伸,打造“美丽家园”升级版。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和托底保障,实施管理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物业企业退出机制,进一步提升小区管理水平。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0万平方米。加大旧住房修缮改造力度,年内完成26.45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20.41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安全隐患处置,19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50万平方米小区综合整治,80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启动约23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强化宣传发动,鼓励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完善重大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做实区重大办,加强目标管理,落实标准管理,加快推进162项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实现开、竣工面积各200万平方米。配合推进北横通道等市重大工程建设。加强对学校、医院、绿地、变电站等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按时开竣工。加大对社会投资类项目的跟踪协调力度,积极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困难瓶颈,按节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强化综合交通建设管理。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加快南北通道一期、天潼路-曲阜路(河南北路-西藏北路)、场中路(共和新路-阳泉路)等重点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南北通道二期项目。完成粤秀路(灵石路-汶水路)、北京西路(石门二路-成都北路)等道路大修工程,完成南阳路(铜仁路-西康路)等道路中修工程。抓紧实施2015-2017新一轮区际对接项目建设,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压力。提升区域交通管理水平。对照“秩序+干净”目标,积极探索道路交通管理新机制,坚持严格执法、严格管理,着力打造与区位特点相匹配的交通软环境。充分利用时间差合理调配城市道路资源,继续推进区域停车诱导系统改造调整,提高区域存量停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不断优化城区市容环境。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加强城区常态长效管理,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问题最集中、难度更大的区域,全面加强环境整治。巩固学校、医院、小区、地铁口、菜场等区域整治成果,加大巡查宣传力度,稳步提升城区市容环境面貌。开展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示范道路创建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施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计划。强化执法监管,促进落后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企业搬迁,将环境监管纳入城区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深化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新增绿色账户4万户。制定和完善重点区域景观灯光规划,完成西藏北路等景观道路建设。推进徐家宅、夏长浦、走马塘等河道黑臭整治。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年内新建绿地12万平方米、城市绿道3公里。
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区级挂牌督办,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在每个居民小区组织一次消防疏散演练,为老旧小区居民安装5万个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对45幢15年以上高层售后公房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为6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发放灭火毯,改建1处应急避难场所,完成80个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改造治理。为40个学校安装食堂视频监控系统,为15个学校增设校区道路安全设施,对全区老旧住宅电梯进行全覆盖专项监督检查。深化建筑领域监督管理,提高区域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大地下空间、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监管力度。扎实做好防台防汛工作。加强食品药品一体化监管,确保区域内不发生重大集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和药害事件。
(七)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握新形势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整合部门职责,加快推进体制机制融合,干部队伍的思想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努力形成全区一盘棋、上下一股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政府部门内部分工协作,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以更有力的工作举措继承和发扬原有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为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目标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好“撤二建一”的积极效应,提供坚实的保障。
切实强化依法行政。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目标,切实做到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权履职。加强公务员队伍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坚持开门编规划,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与市级规划衔接,切实使“十三五”规划编制既站位高远、又务实管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重大政策落实、公共资金管理使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的监察和审计。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坚决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区相关实施办法,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厉行勤俭节约,重点保障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区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精简会议、简报,整合优化、集约使用办公资源,不断提升行政运作效率。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紧紧抓住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分配等重点领域,坚决做到有违必处、有违必究、有案必查、有禁必止。
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突出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进一步提升公务员履职能力。探索建立以科学职位分类为基础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效拓展基层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探索公务员培养和任用新机制,推动竞争性选拔、跨部门交流,推行年轻公务员导师带徒工作。加强公务员考核,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的问责追究力度,落实以行政主管、行政监管责任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各位代表,静安正站在新的起点、正迈向新的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国际静安、圆梦福地”,为推动静安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6年度区政府计划实施的实事项目
1、全区785个住宅小区深化“美丽家园”建设全覆盖;完成26.45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完成19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80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50万平方米小区综合整治。
2、推进“美丽城区”建设,完成7条道路大修、4条道路中修工程;实施西藏北路(西藏北路地道-柳营路)景观道路建设;实施295街坊绿地、临汾路高压线走廊下绿地建设。
3、为老旧小区居民安装5万个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为45幢15年以上高层售后公房的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为6万户老旧小区居民家庭发放灭火毯,每个小区组织一次消防疏散演练;改造建设1处应急避难场所,完成80个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改造治理;为40个学校安装学校食堂视频监控系统,为15个学校增设校区道路安全设施; 配置6处交通管理应急设施信号灯应急电源、6处移动便携式LED显示屏。
4、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现全区湿垃圾(含餐厨)处置量达120吨/日;深化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巩固绿色账户14万户的覆盖面及70%的参与率,新增绿色账户4万户;稳步提升115个示范居住区垃圾分类质量;开展东茭泾河道整治工程;在全区社区居委会设立电子废物回收网点。
5、新建、改建8家标准化菜市场,新增2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新增20家白领午餐供应企业。
6、汾西路360号、江场西路1200号、江场西路1655号、万航渡路767弄43号等4家养老机构投入运营,为6家养老机构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新增3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家长者照护之家、2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新建、改建20个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和助老服务站;为区内5000名养老院住养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对有需求、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居所实施无障碍进家庭改造380户。
7、实施静安河滨体育公园(彭越浦楔形绿地)建设;建设三泉公园等2条百姓健身步道、交通公园等5处公共运动场。
8、启动江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基本完成公惠医院1号楼抢险工程;新建2个、调整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9个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在南京西路街道试点为2000名慢性病患者提供基于健康云平台的家庭医生移动健康管理服务。
9、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1550人,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590人;帮扶引领创业800人,其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480人。
10、为全区40万家庭提供公共文化活动信息、预告、抢票、场地预定、在线培训、团队服务等智文化云服务;新建2套24小时图书自助服务站,新增1辆读者流动服务专车,新建10家居民区文化活动服务点;开展公益电影等文化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