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区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静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

成文日期:2014-01-21文号:索取号:JA0300000-2014-084发布机构:区政府载体类型:纸质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发稿时间 :2014-02-10 12:00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和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其中,完成区级财政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拆除二级以下旧里面积9505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23700个,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6610人以内;万元增加值能耗继续保持全市各区(县)最低水平。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稳增长工作举措,区域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区域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挑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区委领导下成立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6个工作组,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在全区上下不懈努力下,年度财经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逐月落实,产业经济、楼宇经济、涉外经济持续增长。

    重点产业实现稳定发展。结合现代化国际城区目标纲要制定和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立足产业现状,注重能级提升和产业创新,积极开展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举措。加快新型业态发展,与苏宁云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加强静安南京路沿线品牌调整引进,丝芙兰全球最大旗舰店落成开业,嘉里中心二期、1788国际广场等商铺陆续开业。商贸流通业实现税收88亿元,增长2.6%。积极引进创意设计领军企业落户静安,成功举办2013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等时尚创意活动。文化创意业实现税收24.4亿元,增长10.7%。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新增佳士得拍卖等6家重点金融企业。金融业实现税收28.9亿元。专业服务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实现税收42.5亿元,增长5.9%。以承担高端现代服务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为契机,与市食药监局等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国资国企资源整合,完成静投公司、置地公司资产整合,以及相关公司资产划转等工作。

    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区投资服务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建立多部门联动招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招商工作合力。坚持招大引强,新增开云等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全年累计引进重点企业81户,新增地方税收2.54亿元。加强重点楼宇跟踪服务,探索推进“楼企联动”,发挥楼宇业主、管理方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楼宇企业税收落地。全区百幢重点楼宇实现税收142.5亿元;税收过亿的楼宇达到23幢,比去年增加2幢。

    商业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政策服务体系,围绕服务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制定工作意见,修订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配套措施,鼓励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走进企业排忧解难。举办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组织、指导中小微企业申报国家和上海市各类项目,累计获得资助5048.6万元。积极关注白领群体多元需求,新增白领午餐点30家,进一步缓解了白领午餐难问题。深化商旅文联动,成功举办2013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静安金秋都市游、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等活动。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上海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陕西北路(新闸路-巨鹿路)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关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大推进落实和督促检查力度,为老、帮困、助残等11项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制定进一步加大本区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的实施办法,深入排摸整合现有资源,明确万航渡路76743号等三处资源用于改建养老机构。编制乐龄生活圈建设指南,五个街道“乐龄生活圈”建设全面展开。圆满完成8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大修工程,受益居民2147户。落实困难群体救助工作,投入资金6327.8万元。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建成静安创业园区和静安青年创业实践孵化园,帮助成功创业328人。加强“菜篮子”建设,建成镇宁标准化菜场,完成4个标准化菜场二次改造和15处菜价信息进社区设施建设。深化住房保障工作,新增廉租房受益家庭294户;完成第四批共有产权保障房供应工作;两处区筹公租房项目实现市场供应。持续做好11·15”火灾善后工作,理赔协商取得积极进展。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对科教文卫体事业的投入,财政支出达24.3亿元,增长7%。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制定《静安区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12项改革任务、37项改革措施。建成区心电诊断中心、区临床检验中心,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开展社区大肠癌筛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市率先开展老年失智社区预防项目。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常住家庭签约率达到31.7%。为独生子女的退休父母患重大疾病提供住院护工费补贴164.5万元,为全区256户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319.3万元。深入推进国家重点教育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区域教育结构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市西中学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深化“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和“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全年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45个,全区增设体育设施11处。精心组织承办首届市民文化节、国际剑联女子花剑世界杯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建成全市首个民生档案自助查询系统,方便市民查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双拥工作稳步推进。

    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入。围绕非法营运、“群租”整治等管理难题,开展十大执法联动项目以及平安建设实事项目,静安别墅内无证无照经营现象被基本清除,104处“群租”对象被成功拔除。成立南京西路沿线治安防控办公室,构建“打防管控”一体化综合管理格局,有效遏制影响公共安全和城区形象的案事件发生。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信访人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稳步实施,信访核查终结工作有序推进。建立社会组织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社区“六个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五个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全区通办事项达到36项。制定社区自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华山社区等12个居民区探索实施约请制度,有效对接行政资源解决社区管理难题。开展居委会台账清理工作,从最初188项减少至44项,促进居委会减负增能。

    (三)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城区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旧区改造在攻坚克难中加速推进。始终把旧改工作作为强后劲、惠民生的重要举措,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切实加大推进力度。筹集资金房源,充实工作力量,精心制定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凝聚征收部门、实施单位、街道及相关部门工作合力,67街坊、66街坊、59街坊(一期)三幅成片旧里年内全部提前实现二轮征询生效,大中里、恒丰消防站、78号(一期)3幅结转地块成功收尾。全年累计完成2258户居民签约,提前完成市下达的旧改指标。

    区域开发建设进展较好。加强规划引领,完成愚园路和茂名北路风貌道路保护规划。优化建设工程领域行政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商业商务楼宇装修项目审批时间。深入开展“张园”项目前期研究,初步编制形成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健全条块联动调处工地矛盾机制,保障重大工程建设进度。华敏帝豪大厦、嘉里中心二期等项目顺利竣工,大中里、南京西路688、协和二期北块、世纪盛荟广场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年累计完成竣工商业商务面积66.2万平方米,完成60号地块出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汛期前完成泰兴路703弄等5处居民区积水点改造,在“9·13”、台风“菲特”等恶劣天气期间全区未发生大面积积水情况。配合市有关单位,完成13.1公里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历时两年的天然气转换工作全部完成,累计受益家庭11.5万户。

    市容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以做好2013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工作为契机,着重加强对菜场、医院、学校等“特定区域”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市容整治和环境建设。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完成减量目标并形成以“绿色账户”为主的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加强绿化建设,全年新建绿化2.9万平方米。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并在2013年全市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获得唯一“优秀区”称号。

    城区运行实现安全有序。持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专项治理以及“打非治违”等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检查单位2047家次,排查整治8处重大安全隐患,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着力夯实区域安全生产基础,在25幢商业商务楼宇内试点推进安全生产进楼宇工作,有62个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加强消防安全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1224户次,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良好可控,继曹家渡街道、静安寺街道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后,818广场成功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街。深化建筑工程分类分级管理,突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区工程质量安全总体可控。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作风建设扎实深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市区相关实施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落到实处。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行文规则和格式规范,切实减少发文数量,提高文件质量。按照“精简、务实、高效”的原则,切实减少各类会议活动,严格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效率。厉行勤俭节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三公”经费支出下降明显。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制定区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涵盖16项公务支出。

    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累计有167家预算单位实现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系统进行资金管理。完成国务院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实现试点范围内政务服务应公开尽公开。深化财政信息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主动公开单位均比上年增加15家。制定实施区政府财力建设项目财务监理管理暂行办法,加大监管力度。开展政府采购执法监察,规范政府采购行为。33个行政审批部门的审批时限达到“在法定程序上平均压缩三分之一”的工作目标。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稳中有降,行政执法质量不断提高,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制度有效执行。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以及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全面完成区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提案的办复工作。

    公务员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制定区公务员职业道德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静安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公务员教育培训方式,全年开展10大类27项培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继续实施储备干部计划,积极推进公务员跨部门、跨岗位竞争交流任职,提升公务员综合素质。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全年对区内36个主要办事服务窗口开展专项检查,对42个部门和行业开展政风行风网上测评。加强廉政建设,制定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实施办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静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是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静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静安正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激发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静安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经济发展来看,尽管区域经济实现稳中有进,但是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特别是在商业商务成本高企、区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亟需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亮点。从民生保障来看,旧区改造任务仍然艰巨,养老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从城区管理来看,城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首先是思想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与发展要求不符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缺乏敢闯敢试敢担当的勇气和胆略。其次,作风不实、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不够严格,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此外,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加以应对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十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九届区委七次全会的部署,坚持标杆意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加注重稳定增长、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打造精品、管理精细,坚定信心、凝聚合力、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静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级财政收入实现92亿元,同比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亿元;拆除二级以下旧里面积10000平方米;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7100人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促进区域经济在稳定增长中提质增效

    经历了“十五”、“十一五”高速增长,静安经济正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中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更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能级提升。要努力做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生动力,推动区域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深化国际商务港建设。紧紧抓住上海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机遇,加快形成重点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重点产业能级提升、创新发展。坚持招大引强,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国有、民营企业总部,探索推进管理型总部向投资型总部转变,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度。充分依托静安高端商业商务楼宇集聚的优势,加大对高端品牌的引进力度,持续提升专业服务业发展能级,积极关注新型业态发展,不断增强商业商务发展的深度和厚度,全力打造上海高端商业商务引领区。进一步巩固金融产业发展优势,以结算中心功能引入、第三方支付等为重点推进外资金融集聚,以财富管理、创新资本、文化金融等为重点推进创新金融引领发展,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重要功能区。大力发展时尚经济,加快推进时尚发布、艺术展览等创意活动在静安落地,全力打造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核心区。积极开展前瞻研究,做好编制区“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持续加大招商留商稳商工作力度。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导向,更加突出产业集群培育,统筹推进招商项目引进和落地。聚焦嘉里中心二期、南京西路688等新建楼宇,加大楼宇服务力度,制定实施“楼企联动”方案,推进楼宇业主方、管理方积极参与楼宇招商,不断提升楼宇税收落地率。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充分借助投资咨询等专业力量,引进更加优质的企业和机构落户静安,实现招商引资工作能级新提升。深入落实服务企业的相关意见,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完成楼宇数据库(一期)建设,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工作力度。积极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不断增强发展软实力。围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推进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修订区域商业发展规划,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推动商业、商务、文化、休闲等各类功能合理布局。深化智慧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区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楼宇公共服务体系,新建3-5处楼宇立体服务站以及10家白领午餐单位,进一步满足白领精神文化、生活便利、权益保障等方面需求。加强商旅文联动,提升城区魅力和文化影响力。优化完善专业街建设管理机制,制定支马路特色商业街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着力构建规范有序、诚信守法的市场经济秩序。大力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打造绿色低碳城区。

    (二)着力优化城区功能规划和形态布局

    重点区域开发和重大工程建设,事关城区未来发展面貌和发展后劲。我们要按照全力以赴、加速推进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旧改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为尽早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改造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打造精品的理念,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城区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全力以赴加速推进旧区改造。坚持全力以赴、加速推进,调整完善旧区改造体制机制,加强房源、资金筹集和旧改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旧区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启动59街坊(二期)、80街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推进67街坊、66街坊、59街坊(一期)的后续签约工作。推进95-C118-354-A10378号(二期)等拆迁地块收尾,确保完成3幅、力争完成4幅。做好7273号“毛地出让”地块处置前期工作。有序实施淮安路686号等零星地块旧改。全年确保完成2500户居民签约。

    积极稳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完善滨河地区和80号地块规划方案。立足跨区联动,整合工作力量,积极推进曹家渡商圈二次开发。制定楼宇空中连廊建设方案,并在静安寺地区、曹家渡地区探索启动试点建设。优化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实现区老年健康中心等4个区政府财力建设项目开工,实现南京西路688105地块、协和二期北块等3个项目竣工。推进大中里、60号地块等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张园”项目保护性开发。扎实做好土地出让工作,加快推进地铁1213号线南京西路站地块以及长宁路113号地块出让。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实施北京西路等道路大中修和积水点改造。

    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全面做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重点,优化完善城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城区精细管理、精耕细作,实现城区文明程度的稳步提升。推进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中心常态化运行,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网格化管理、地下空间、应急保障、防台防汛等功能无缝衔接,实现市政管理全区域、全时段、全覆盖。继续加大“特定区域”的巡查整治力度,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面貌。规范店招店牌管理,加强重点道路、重点区域景观灯光建设,优化提升区域景观整体效果。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整合多方资源,增设公共停车泊位,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落实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巩固区域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精心举办2014年静安国际雕塑展。

    (三)持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全区人民群众共享,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大民生工作投入力度,推进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市民群众。

    加大就业保障工作力度。把增加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务,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实施青年启航计划,努力帮助失业青年实现就业。落实新一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青年创业以带动就业。发挥静安创业园区集聚效应,为创业者提供多方位综合服务。年内帮助扶持成功创业3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00人次。加强失业人员定向培训和农民工初级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强化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工作水平。聚焦为老服务、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重点领域,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加强社区老年友好服务设施配置,推广建设“乐龄生活圈”,推进南京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稳步实施养老机构改建工作,落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探索实施“医养结合”为老服务模式。坚持把为民实事做实做好,确保完成2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探索开展对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按照“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依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原则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11·15”火灾善后各项工作。深化“菜篮子”体系建设,完善菜场规划布局,推进以菜场为依托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廉租房“应保尽保”,做好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供应工作。继续做好“万人就业项目”队伍转制工作。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发挥科创资金在培育科技企业、鼓励科技项目、保护知识产权、建设智慧城区等方面的杠杆效应,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扎实做好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坚持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方向,稳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丰富精品教育内涵。深入实施体教结合等素质教育项目,制定新一轮学校四年发展规划。推进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吴江路幼儿园分部以及静教院附校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深化“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发展内涵,继续做好市民文化节活动,丰富社区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本市的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不断完善以三级医院为依托、区中心医院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新型城区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继续开展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建成区舒缓疗护中心。加快推进“30分钟体育生活圈”,加强配套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组团参加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加强国防动员,深化双拥共建,全力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对口支援、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档案、史志等工作。

    (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静安二十多年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也是推动静安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坚定性、自觉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梳理研究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牢牢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凝聚改革合力,开创全区改革新局面。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借助试验区的创新平台和改革的溢出效应,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创新,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改革审批方式,扩大受理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功能整合,努力走在全市前列。抓住作为本市深化审改试点区县的契机,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争取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逐步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制度和企业异常名录制度,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建设工程领域“四个集装箱”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力度,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审批标准化管理,建立一次告知、提前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探索实施预约审批。

    深入推进其他领域专项改革。深化区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加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建设,推动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完善国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区域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公立医院补偿、运行新机制,推进区域医疗资源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功能互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认真执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规定。

    (五)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我们要着眼于维护全区人民根本利益,积极关注和回应百姓群众关切,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全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力保障城区安全运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加强对公共安全各领域的执法和监察,有效预防影响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对商业商务楼宇、旧住宅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或领域的安全监管。继续推进安全生产进楼宇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夯实消防安全基层基础,重点对全区养老院、福利院以及老旧居民小区的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或增设。持续加强建筑工程和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区域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建设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一体化监管,确保区域内不发生重大集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和药害事件。

    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中心等平台建设,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综治基础建设,优化区域“大综治”管理模式。继续加大整治力度,巩固“群租”整治成果。不断完善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提升执法联动实效。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识和评估能力,落实风险评估制度和机制,对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做到应评尽评。健全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量,完善基层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机制。落实年度平安建设实事项目,努力打造平安城区。强化源头治理,继续加强初信初访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合力化解历史积案,依法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和基层自治。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努力打造一批社会组织新品牌。健全条块协作机制,加大对条块协作情况的跟踪督办力度,巩固社区(街道)管理机制调整优化成果。加强“六个中心”建设,以推广智能社工、证照系统等信息应用为重点,拓展受理中心服务功能,切实服务好社区居民和辖区白领。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口受理”窗口达到80%以上。对照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指南,全面推进各街道生活服务中心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建设。加强社会工作“三实”基地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简化居委会台账,建立居委会工作标准,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行、可评价的居委会工作规范。进一步推广居委会约请制度,把与民生相关的职能部门全部纳入约请范围,建立约请问责制,有效回应百姓关切。

    (六)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做好全年各方面工作、实现年度发展目标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行政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从严治政、高效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廉洁从政,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进一步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根据市委和区委统一部署,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重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把政府各项工作更加有力地集聚到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上来。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市区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厉行勤俭节约,压缩行政经费,重点保障旧区改造、为老服务等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强廉政建设,研究制定静安区新一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畅通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有效遏制腐败。

    进一步提高法治化水平。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实现“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区各级部门、公务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继续推进区属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分类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聚焦旧区改造、财政资金使用、行政审批改革等重点工作,实施行政立项监察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和执法监察。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积极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方式,更多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等方式提升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对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勤政廉政,确保政令畅通。深入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注重以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推进公务员交流,加大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培养选拔优秀公务员的力度,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探索建立以行政主管、行政监管责任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完善责任追究体系。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务必要牢记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尽职尽责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推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大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梦想承载希望;立足当下,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到2020年把静安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区而不懈努力!

 

附件一:

 

2014年度区政府计划实施的实事项目

 

    1.多渠道、多层次改善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完成20万平方米左右直管公房全项目大修。

    2.对区内1000名居民小区保安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8000名(具体数量以市里下达指标为准)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建设南京西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对本区7家养老机构进行消防设施改造。

    4.8000名辖区“户在人在”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成静安区舒缓疗护中心,并为晚期肿瘤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5.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控制登记失业人数在7100人以内,帮助扶持成功创业3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000人(其中农民工培训9500人)。

    6.完成海防路429弄等19条小市政道路路灯安装;完成华山路、吴江路等商业街盲道设置工程;实施威海路(石门一路-茂名北路)道路大修和积水改善工程、愚园支路(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道路大修工程,实施北京西路(铜仁路-愚园路)道路中修工程。

    7.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为重残无业、一户多残、老养残、孤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提供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为全区所有残疾人提供意外伤害保险。

    8.推进静安区楼宇立体服务站标准化建设,2014年全区新增3-5个楼宇立体服务站;提升白领驿家服务能级,全年开展交友、讲座、运动以及公益等活动120场(次)。

    9.以新建商务楼宇为重点,科学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疏导点,加强治理,优化周边环境。
 

分享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