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当前位置 > 信息公开?>?区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静安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

成文日期:2012-01-29文号:索取号:JA0300000-2012-053发布机构:区政府载体类型:纸质公开类型:主动公开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发稿时间 :2012-01-29 12:00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静安区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静安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周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静安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努力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取得了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的新成果。

    (一)区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紧扣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大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综合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2011年税收总收入达到217.5亿元,比2006年底增长160.9%,年均增长21.1%;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比2006年底增长71.5%,年均增长11.4%;区级财政收入达到74.8亿元,比2006年底增长116.1%,年均增长16.7%。区级财政收入在中心城区中的排名由2006年底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

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紧紧围绕国际商务港建设,坚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趋成熟,现代服务业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5%以上。以品牌调整和功能优化为着力点,静安南京路沿线集聚了进入上海的90%以上的国际顶级和一线品牌,商贸流通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政策配套服务,成功引进光大证券、摩根大通等金融业著名企业,我区成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外资PE试点的区域之一。积极推进管理咨询、会计审计等行业集聚发展,专业服务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戏剧谷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现代戏剧谷入选上海市首批文化产业园区;市、区共建静安时尚创意产业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先后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楼宇经济特色凸显,城区开放水平持续提高。以高品质商务楼宇为载体,坚持招大引强,聚焦发展总部经济,开放型、国际化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加大招商安商稳商服务力度,五年累计引进企业2511户,新增注册资本311.6亿元,新增地方税收10.7亿元。加大国际高端品牌和总部型企业的引进力度,路威酩轩、古驰、历峰三大集团的众多高端品牌相继落户,成功引进加铝、百事投资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累计达到21家。五年来,外商直接投资资金到位额达到22.1亿美元,海关出口额达到45.1亿美元。2011年实现涉外税收131.2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一。楼宇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2011年税收过亿的楼宇达到19幢,月亿楼达到4幢。与纽约第五大道、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结为友好街区,静安南京路国际商街的品牌效应持续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稳步实施,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实施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市场、国有、区属的定位,加大国资运营监管力度,区属国有企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调整完善国资国企管理体制,先后完成区商务系统、建设系统区属企业归口管理,实施相关企业之间的资产整合和优化重组,企业发展主业逐步明晰,国企资产结构和国资战略布局不断优化。成立区董监事管理中心,促进国企董监事逐步提高履职水平。认真推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促进国有资产有效积累、保值增值。按照强激励、硬约束的要求,建立了分类考核制度,引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软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发展竞争力明显提升。按照国际静安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国际静安指标体系》,丰富和完善区域发展目标。以构建产业、专业和社会三个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政务资源整合、公共服务配套和商务环境建设。制定实施《静安区深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力度进一步加大。搭建楼宇服务联盟平台,打造白领午餐、白领学堂、白领驿家等品牌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白领的水平和能级不断提高。连续五届成功举办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国际购物嘉年华、静安金秋都市游等系列活动,推动了商旅文联动。加快吴江路等6条专业街建设,促进了静安南京路的功能延伸。落实质量兴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大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持续查处售假侵权和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区域诚信环境和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2011年第三季度末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至0.161吨标准煤,连续五年保持全市最低。

    (二)社会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工作力度,努力推动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切实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就业工作深化推进。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以扶持青年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重点人群实现就业为重点,制定实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48069个,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内。建立健全培训+见习+就业三位一体的促进青年就业工作机制,开通青年创业绿色通道,累计成功扶持创业2034人。完善就业援助机制,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组建区企业联合会,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成立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化、法制化水平得到提升。

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拆、改、留、建、管并举,针对不同房屋建筑类型,多渠道推进改造和整治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合理安排动拆迁进度,五年拆除旧里房屋面积18万平方米,1.1万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完成胶州路175弄等6幅零星地块动迁改造。完成54个旧式里弄住宅小区175万平方米房屋与环境综合整治。实现345万平方米旧住宅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全覆盖,惠及居民7万户。廉租住房受益面进一步扩大,五年累计落实配租2184户。三林基地8幢经济适用房结构封顶,申请供应工作有序展开。成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运营机构,万航渡路76756号、105地块公租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民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善政府救助、综合帮扶、慈善帮困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支出型贫困家庭综合帮扶研究和试点工作,社会救助一口上下运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五年来,累计实施社会救助帮困86.68万人次,救助金额2.95亿元。深入推进为老服务规范化发展,构建了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三级网络和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乐龄家园被评为市民政系统十佳服务品牌,累计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共37.53万人次。启动市区合作现代民政示范项目实践区建设。加大助残工作力度,残疾人社区保障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重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92%以上。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以便民利民为目标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保障了重点主副食品市场供应、质量安全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城区平安建设有序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的安全保卫和社会面防控工作。以完善平安联创、问题联治、治安联防、矛盾联调、人员联管工作机制为重点,构建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等基层三级综治维稳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刑事案件立案数保持全市最低区县之一。深化六位一体社区大调解格局,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基层信访代理工作机制和信访终结制度,推进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顺利完成森安苑等历史遗留矛盾化解任务。按照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实有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成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城区应急联动处置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五年来,我们立足于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功能性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区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从2006年的8.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0.7亿元,累计投入达89.5亿元。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以打造科技创新最佳实践区为目标,制定实施《静安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行动纲要(2006-2010)》及《静安区智慧城区建设规划》,城区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科技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6年的1.7%增长到2011年的4.1%,累计落实科技创新资金11.85亿元。五年累计共完成5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认定和发证工作,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项目17个、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项目33个,获得国家、市、区立项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78个。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科普工作的影响力、覆盖面持续扩大。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全国科普示范城区荣誉称号。

教卫文体事业全面进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保持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名学科工程,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城区建设深入开展。新建民立中学及静安实验小学、区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市西中学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完成城市文化印记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3.93岁,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以华山医院为依托、区中心医院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序推进。区中心医院盈邦大楼改建及曹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精神卫生中心迁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建成蝴蝶湾休闲广场篮球运动场等一批健身场地,完成区第二少体校建设、区体育中心维修改造工程。圆满完成2007上海世界特奥会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2007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认证。

和谐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大力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率先实施社区(街道)财力保障体制,按照归口管理、明晰职责、扁平运作、高效行政原则,推进社区(街道)管理机制调整优化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达标;率先建成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和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五年累计投入2.9亿元完成66个居民区配套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圆满完成第九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发挥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成功创建1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2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成立区社工协会及街道社工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工服务社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全力做好西藏、新疆等对口支援工作,积极投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石羊镇恢复重建,援建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国防教育,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和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先进单位称号。顺利完成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修缮扩建工程和数字档案馆(一期)建设。第二轮《静安区志(1993—2010)》编纂工作扎实推进。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孕前检测服务深入推进,荣获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2009年我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妇女儿童、宗教、台湾事务、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持续加强,区域功能和形象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全力落实一街五区、南改北建的城区总体规划,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强城区综合管理,区域整体形象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200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区。

城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容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按照网格化发现、扁平化处置、信息化监管的目标要求,探索城区管理扁平化运作模式,城区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市民满意度测评连续七次获全市第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加强市容整治和环境建设,城区形象明显提升。全面完成静安寺地区综合改造,及延安路高架、静安南京路等景观综合整治和沿街外立面整治。坚持小、高、巧特色绿化发展之路,五年累计新建各类绿化21.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0.6%,连续四年获得市白玉兰杯区际绿化竞赛中心城区组第一名。成功举办2010世博静安国际雕塑展。五个街道全部建成市容环境达标示范街道。城区管理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完成49座倒粪站生化处理改造,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一批科技项目效益凸显。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完成第三轮、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迎博办博工作扎实开展,城区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围绕全市大局,坚持把服务世博与发展静安紧密结合,较好地完成服务世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精彩世博、文明先行、静安有礼系列活动为抓手,以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世博三五集中行动和世博志愿服务活动。把世博接待作为扩大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完成148批次、3097人次的内宾接待和53批次、1586人次的外宾接待任务。把服务世博盛会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商旅文联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在迎博办博历次文明指数测评中,我区获得六次第一、一次第二的优异成绩。

    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载体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规划先行,深化完善静安南京西路地区发展规划,稳步开展滨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曹家渡商业商务副中心城市设计和规划研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国际商务港载体初具规模,商业商务楼宇总量达到410万平方米。恒隆二期、宏安瑞士大酒店、越洋广场、东海广场、会德丰广场、一七八八国际大厦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华敏帝豪大厦、协和二期即将竣工,嘉里二期实现结构封顶,大中里、世纪盛荟广场相继开工。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立足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7号线静安寺站和昌平路站建成运营,12号、13号线站点开工建设,14号线站点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静安寺交通枢纽、50万伏静安世博变电站、静安雕塑公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管网改造和防汛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万航渡路、常德路拓宽工程;完成延安路、武宁南路等架空线入地工程及35万平方米道路综合整治;完成苏州河防汛墙三期建设、南苏州路等路段积水点改造及万航泵站排水系统管网改造,新昌平泵站投入试运行。加强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五年累计完成5.3万平方米公用民防工程整治,新建民防工程10.1万平方米。

(五)政府自身建设稳步推进,政务服务环境得到优化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在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上取得突破,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依法行政工作稳步开展。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透明度为着力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规范。修订并重新发布《上海市静安区重大行政决策听证程序暂行办法》,健全对重大决策的决策听证、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全面完成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扎实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五年累计废止、宣布失效9件规范性文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24个政府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本区新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全部实现网上全文公布,五年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438条,行政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共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1件、书面意见379件、政协提案1136件,全部按时办复。

政府职能转变扎实推进。平稳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29个调整为25个,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民生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48.8%提高到2011年的63.2%。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91项。按照前台一口受理、内部协同办理、全程跟踪监管的目标模式,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推出一口式的企业服务模式,服务企业的能级和水平不断提高。探索社会组织“1+5+X”枢纽型管理模式,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性、服务类、专业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参与行业管理、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并实施公务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实施人才储备计划,拓展人才多渠道培养途径,五年累计引进73名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储备人才库。制订和实施行政效能监察、投诉处理、评估考核等办法,切实推进政府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结合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4+3”专项治理工作,推进勤政廉政,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六)深刻反思火灾事故教训,扎实推进建筑市场整顿

20101115日,我区发生了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遇难、71人受伤,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事故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反映出干部队伍法制意识不强,依法办事水平不高,制度执行不严等问题。事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把火灾事故善后处置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举全区之力,协调各方资源,平稳有序推进善后处置各项工作。

立足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我们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安全生产检查、建筑市场整顿、财政性资金使用等多个方面强化整改提高,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顿,对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安全隐患加强监管和限期整改,严肃查处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案件。修订实施《静安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制定实施《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建筑市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和14项监管细则,努力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环境。完成区建设系统国资国企管理职能划转、归口管理,推动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进一步规范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对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制订专门的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等六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为落实依法行政提供依据。

    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了国际静安建设的新成果,静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绩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我们也经历了不能忘却的伤痛,教训极其深刻,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以下五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国际静安错位发展。五年来,我们立足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大局,按照国际静安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商务港,坚持错位发展,楼宇经济和高端商业商务的优势地位得到强化,地域小区逐步成长为功能强区。梅泰恒金三角地位更加稳固、静安寺金五星初步成型,一街五区、南改北建城区规划不断完善并全面实施,发展亮点不断出现。实践证明,推动静安在更高起点上向前发展,将先发优势转化、固化为长期优势,就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错位竞争、以高取胜的发展策略,以高标准的工作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第二,必须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理念创新机制优化。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探索以现代戏剧谷为平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得到增强。积极探索政府行政服务、市容环境、社区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和机制优化,推动开放转型由经济发展向更多领域延伸,实现了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要实现国际静安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不断更新发展理念,以改革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

    第三,必须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共建共享惠泽民生。五年来,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关键在于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为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我们倾全区之力,办成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使居住、生活、工作在静安的各类人群共享发展成果。始终坚持群众工作路线,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和谐。实践证明,政府工作必须做到工作内容与居民群众需求相贴近,工作理念与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才能实现发展力量聚合,为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必须要奋发有为、团结协作,坚持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做一般化、做就不一般的工作理念,按照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的要求,打造了一支素质高、风气正、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在推动城区发展中,广大干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用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和服务取得了城区文明水平的新提升。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恪尽职守、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推动国际静安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五,必须要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坚持职能转变优化服务。五年来,我们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着力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打造了白领驿家等多个服务企业、服务白领的品牌项目,以高效服务变商务成本高地为服务质量高地。但是,“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事故警示我们,只有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和水平,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以上这些启示的核心就是要深化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深入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区。扩大开放就是不被传统束缚,不受地域制约,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路,整合好区域内外两种资源,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静安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依法治区就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深刻吸取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增强依法治区理念,切实强化民主科学决策,切实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切实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静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归功于静安历届区委、区政府和老领导、老同志奠定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凝结着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此,我谨代表静安区人民政府,向为静安建设和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静安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各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和落户静安的国内外企业,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和参与静安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静安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面临着区位优势弱化和资源空间约束双重挑战,区际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巩固先发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待增强;三是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共建共享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期盼,有限的公共资源如何更好地服务民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四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压力更为突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五是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全面落实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执行力、提升服务效能,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区委提出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局,牢牢把握开放促发展、法治筑和谐主基调,按照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发展思路,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全面推进一港四区建设,努力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区新局面。

    今后五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发展为先,按照建设国际商务港的目标要求,确保区域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现代服务业集聚度和能级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95%以上,经济基础更加稳固,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加快集聚、形成关联、协同发展,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与上海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城区功能进一步优化。坚持平安为重,按照建设平安城区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全力维护城区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不断提升。深化落实一街五区、南改北建的城区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商业、商务、文化、居住等设施的配比关系,建成一批功能性、基础性项目,新增商业商务楼宇面积100万平方米。坚持拆、改、留、建、管并举,突出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协同互动发展。加强环境建设和保护,不断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处于中心城区领先地位。

    ——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文化为魂,牢固树立文化立区理念,以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文化产业培育体系为主要任务,着力打造海纳百川、经典时尚的文化城区。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脉,积极推动商业商务与城区文化融合互动,始终保持区域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按照全国文明城区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共建格局,着力提升静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水平。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坚持民生为本,按照构建和谐城区的目标要求,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不断增强静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措施,逐步健全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保障性住房受益家庭3000户,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力争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0000个。深入开展社区(街道)管理机制调整优化,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居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公众安全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政务服务进一步完善。坚持创新为要,聚焦重点领域更新发展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静安成为上海中心城区法治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持续提高行政透明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严格依法履行各项行政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逐步加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积极整合区域资源,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持续提升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群众的能级和水平,不断改善城区发展软环境。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全面完成静安十二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的历史重任。面对新起点上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一届政府要在历届政府卓有成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谋划发展,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促进发展,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再创新辉煌。

 

三、全力以赴做好2012年工作,

为静安今后五年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届市委十七次全会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关于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按照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发展思路,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一手抓开放发展,一手抓依法治区,以深化开放引领转型发展,以共建共享促进民生改善,以管理创新保障平安稳定,以管建并举提升功能形象,以文化繁荣彰显城区魅力,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税收总收入实现237.1亿元,同比增长9%;区级财政收入实现81.5亿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6.7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亿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2%;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7330人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提升区域开放水平,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要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围绕国际商务港建设,紧紧抓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契机,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业的能级。聚焦高端商业集聚,持续推进静安南京路品牌调整及功能提升,着力吸引高端品牌入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贸流通业稳定增长。聚焦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业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加强与市发展金融产业的政策衔接,实现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聚焦增强产业辐射力,着力完善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重点行业的高端服务功能,实现专业服务业能级提升。聚焦文化传媒、戏剧娱乐等领域,深化现代戏剧谷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与产业优势,重点引进新媒体和创意类企业,推进各类文化创意园区建设,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重点突破。

着力推动楼宇经济繁荣发展。促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继续保持楼宇经济发展特色和领先优势。坚持招大引强,大力引进以结算中心、营销中心为重点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总部,以及各类国际机构、组织。坚持招才引智,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鼓励吸引各类人才汇聚静安,努力形成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聚焦高端品牌、知名企业,拓展招商工作手段,健全招商网络,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深化完善招商、留商、安商、稳商工作机制,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继续做好华敏帝豪大厦、嘉里二期等新建楼宇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强楼宇入驻企业的属地化服务和管理,稳步提升楼宇产出效益。

深化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围绕市场、国有、区属定位,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理模式,稳步提升国资国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实施资产整合和优化重组,努力解决国企同构化、同质化的问题。开展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引导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内部管理。深化区管企业领导人员分类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入推行企业外部董事、监事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发挥融资载体和投资主体的功能,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积极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软环境。聚焦服务高效、公平诚信,着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落实服务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完善白领驿家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服务白领群体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优良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着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商旅文资源整合,办好2012静安国际购物嘉年华、静安金秋都市游、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等品牌活动,深化推进静安南京路国际商街对内对外交流、交往,稳步提升国际城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扎实推进专业街建设,着力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质量兴区工作,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节能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不断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家园的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项目支撑、创新服务机制,以落实政府实事项目为抓手,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扎实推进就业保障工作。把增加就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城镇登记失业控制在7330人以内。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聚焦小型微型企业和创业群体,完善扶持创业机制,成功扶持创业300人。强化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能。深化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挖掘社区服务岗位,努力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完成工资集体协商覆盖52000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率达到70%,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稳妥推进原参加综合保险的外来从业人员向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逐步过渡。

积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持续提升区域重点人群的服务保障能力。构建社区综合帮扶大平台,实现政府救助、综合帮扶和慈善帮困有效衔接,形成对老、残、困、特四类对象全覆盖。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加强政策扶持,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打造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安全保障、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六位一体的乐龄生活圈,为1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在本区内养老机构养老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以健全支出型贫困的评估和帮扶模式为抓手,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帮扶补贴,切实缓解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扎实做好送康复服务上门,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为全区5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服务,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水平。因地制宜完善社区商业设施,持续推进标准化菜场、社区食堂、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努力保障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加大主副食品供应保障力度,加强以蔬菜为重点的商品价格监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助政策。着眼于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继续扩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受益面,平稳有序开展申请供应工作。探索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模式,新筹措公共租赁住房120套。强化物业服务监管,加强四保两管工作,努力实现旧住宅小区物业一体化常态长效管理,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

加快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以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为应用方向,大力推进智慧商务、智慧政务、智慧社务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的智能化水平。加大科创资金对智慧城区建设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光网、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功能平台服务能力。年内力争实现光纤网络居民区覆盖率达到90%,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率达到90%。深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数字惠民工作,推广智能技术在城市安全、政府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为原则,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的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大静安教育内涵建设力度,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完善静安精品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完成市西中学改扩建工程。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入推进健康城区建设。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为独生子女的退休父母患重大疾病住院提供住院护工费补贴。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江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选址工作,优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与功能。加快静安老年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组队参加第一届上海市民运动会。继续办好世界杯男女花剑赛、东丽杯国际马拉松健身跑等赛事活动。加快推进《静安区志(1993-2010)》编撰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民、军政团结。完成区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做好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对口支援、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等工作。

(三)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

    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特点新要求,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着力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确保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有序推进“11·15”火灾善后处置工作。要把善后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群众路线贯穿善后工作的始终,坚持依法合规、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工作理念,以及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的工作方法,协调做好善后处置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受灾居民的联系沟通,做好受灾居民的生活关心和服务工作,帮助受灾居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要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积极发动各方力量,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善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善后处置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着力强化城区公共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加强对公共安全各领域的执法和监管,有效预防影响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宣传贯彻《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修订)》,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深入实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切实做到重点领域、重大隐患监管全覆盖。完善区、街道、居民区三级消防联动机制,努力提升全区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开展5000户旧住宅公共部位乱拉电线专项整理整治。加快推进恒丰消防站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全区食品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组织开展8000名外来务工人员、2000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以实施新一轮平安建设实事项目为抓手,深化平安单位平安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加强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指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围绕构建和谐家园的总体目标,探索建立静安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深入推进社区(街道)管理机制调整优化,完善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协同参与、各部室联动等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执法管理条管块督、公共服务块办条助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完成区综治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逐步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网格化和精细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四级综治维稳网络规范化建设,提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控制能力。积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进执法的机制措施共创、资源信息共享、线索事项互联、过程结果互通,努力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和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创造条件帮助来沪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区发展,增强区域认同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化解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紧密衔接,不断完善静安大调解工作模式。

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做好第十次居委会换届选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居委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新一届居委会干部工作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民主自治能力。加大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区域内各类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社区层面公共服务能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深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等平台建设,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能,扩大服务项目的普惠度和辐射面。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实训、实验三实基地,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深化社区服务、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模式,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整体效能。

    (四)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稳步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建并举、管理为重、安全为先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针,平稳推进国际商务港载体建设,着力优化城区综合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和形象。

切实加强城区市容环境管理。以巩固和放大世博期间整洁有序、安全高效的城市管理经验为核心,立足城区常态长效管理,完善和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城区综合管理水平。按照网格化发现、扁平化处置、信息化监管的要求,建立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平台,着力形成统一指挥管理、综合协调运作、联动巡视督查、权威考核评价的市容环境管理运作体系。深入开展“两昌地区”(昌化路、昌平路)市容专项整治,巩固、深化静安寺街道、南京西路街道市容综合管理示范街道创建成果,做好景观灯光、广告、店招店牌管理,全面提升整体环境水平。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广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提高分类收集实效,切实降低人均生活垃圾处置量。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全面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绿化建设和管理,建成绿地2.4万平方米,举办静安雕塑公园国际雕塑“双年展。把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纳入区市政市容管理指挥平台,加强统一管理、统一检查。

坚持不懈推进旧区改造。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旧区改造,为更多居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载体支撑。落实《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积极探索符合静安区情的旧区改造推进体制和房屋征收管理机制。基本完成118-395-C54-A86号、78号(一期)、胶州路838号等结转地块的收尾工作。分片启动67号街坊成片旧改地块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征询工作。全年完成旧区改造户数2300户。

全面加强区域建筑市场管理。以进一步规范区域建筑市场为目标,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和高效服务,努力提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水平。组织专题培训和检查,推动行政管理部门和建设参与方贯彻执行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监理报告制度、建设工程检测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根据依规运营、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大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努力形成服务参建各方和规范市场行为的长效机制。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建设工程监管的指导意见》及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监管办法,形成建设工程分级分类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充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力量,加快建设有形建筑市场,提高监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筑市场整治工作常态长效管理。以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并联审批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并联服务为重点,深化落实建设工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和监管水平。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落实一街五区、南改北建区域发展规划,按节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商业商务发展拓展空间。着眼于增强楼宇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和优势,完成嘉里二期、静安寺交通枢纽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平稳推进大中里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60号地块出让。强化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石门一路、二路道路拓宽工程,实施胶州路(武定路-安远路)、西康路(北京西路-南京西路)道路大修,完成西康路、武定路等道路重点养护工程。完成区水利普查和蝴蝶湾绿地康定东泵站30米防汛墙二级挡墙建设。

    (五)积极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着力增强区域创造活力

我们要紧紧抓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积极倡导、大力培育友善、包容、诚信、守法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城区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

完善文化运行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模式。建立投资发展平台,设立静安文化发展资金,保障静安市民的文化基本需求,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完善专业化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推动改制单位走向市场。积极打造人才服务平台,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深入挖掘、梳理和整合文化名人资源,大力吸引高层次文化人才,继续引进文化名人工作室,充分发挥文化名人对区域文化发展的聚合推进作用。加强文化类社会组织建设,引导文化社团、文化民非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形成推进文化发展的整体合力。建设对外交流交往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静安城区文化的影响力。

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机制,以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推进区少儿图书馆建设和区文化馆改建,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增强服务的开放性以及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培训辅导工作,继续推进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按需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优秀师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确保公共文化场地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向公众提供。深入开展静安市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巡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力打造静安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打造体现静安文化底蕴、展现传统文化风采的历史文化品牌。以深度挖掘陕西北路名人名居、映像张园等资源为重点,加快推进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彰显静安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完成中共淞浦特委旧址陈列馆保护性修缮工作,启动刘长胜故居修缮工程。探索推动百乐门振兴计划。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着力打造体现国际文化潮流发展、展现静安时尚魅力的现代文化品牌。深入推进现代戏剧谷建设,整合创作资源和剧场资源,着力提升现代戏剧谷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参与度。以举办浓情静安·爵士上海音乐节等活动为抓手,积极推动现代文化与商业商务的互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静安发展的文化吸引力。

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形成促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培育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环境和社会氛围。完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商旅文联动,积极培育具有静安特点、与商业商务衔接互动的文化产业。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资助、奖励补贴等方式,对传媒广告、时尚设计、戏剧娱乐等相关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重点项目对产业的导向作用。依托威海路文化传媒街,推进数字媒体等新型传媒企业集聚。以加快静安时尚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800等创意园区载体资源,吸引国内外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集聚,推动高端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和展示,着力打造时尚创意产业链,努力实现时尚创意业内涵式、集群化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实现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奋斗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按照依法治区的要求,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执行力,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建成全市法治意识最强、行政效能最高、服务环境最好的城区之一。

切实树立依法治区理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不断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规范行政、高效履职、廉洁从政的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区域法律资源,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城区法治化程度和水平。健全市场监管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实现对国有、外资、私营、民企等不同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

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政府行为。积极贯彻实施市与区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有序推进审计结果公开、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和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积极探索运用政府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加强对政府实事项目、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以贯彻《行政强制法》为契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公信力。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拓宽政府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能级和水平。以纳入全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试点为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建设。继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紧扣两高一少目标,进一步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创新企业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管理,健全网上审批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不断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企业的效能。健全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模式,加强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对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登记的政策支持,促进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行政执行力。按照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的要求,强化公务员队伍制度、作风和能力建设,切实增强行政执行力。加强公务员的职位考核、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将绩效评估与行政效能监察相结合,强化行政责任追究。以岗位风险防范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干部和全体公务员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状态,在困难面前,敢攻坚、敢克难;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不推诿、不退缩,形成团结协作、创先争优的工作局面。要强化执行力建设,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实、抓发展和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上,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确保中央、全市及本区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迅速贯彻落实。

 

各位代表,开放发展之路崎岖漫长,依法治区之路任重道远。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按照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发展思路,建设国际静安,构建和谐家园,为把静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一:

名词解释

 

1PE:即私募股权投资。

2、月亿楼:月均税收超过亿元的商业商务楼宇。

3、动态为零:经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4、支出型贫困:指因大病、重病、子女就学以及突发性事件等原因造成家庭刚性支出过大,超出家庭收入承受能力,实际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状态的困难家庭。

5、一口上下:即所有的救助项目通过街道一个口子向上申请;所有的救助款物通过街道一个口子向下发放;所有的救助信息通过街道一个口子实现汇总,保证救助全覆盖、不遗漏。

6、乐龄家园:指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理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为老年人提供咨询和项目化服务的居家养老平台。

7六位一体社区大调解格局:指一个平台(司法所)、三种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六位一体(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的社区大调解模式。

81+5+X:是指静安区社会组织枢纽型管理模式,其中,“1”是指区社会组织联合会,“5”5个社区(街道)联合会,“X”是指已建立的文化、劳动、教育社会组织联合会及继续将要发展的各系统联合会。

9“4+3”专项治理:“4”是指中央明确提出的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和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3”是指结合上海实际,同时抓好土地规划管理专项治理、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专项治理和收受礼金礼券购物卡问题专项治理。

10、金三角:指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三幢高端商业商务楼宇。

11、金五星:指越洋广场、嘉里中心、会德丰广场、久光百货、一七八八国际大厦五幢高端商业商务楼宇。

12、一港四区:一港指国际商务港,四区指平安城区,和谐城区,文化城区,文明城区。

13、四保两管:四保指旧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中的保安、保洁、保绿、保修服务,两管指停车管理、禁止违章搭建管理。

14、十分钟公共文化圈:以区文化馆、图书馆、文史馆为龙头,以五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以居委活动室为基础,以静安寺广场等为载体,整合联动名人名居和文化名街等文化资源,形成一个主轴、五个分支,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群,漫步静安只须10分钟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15、两高一少:即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收费最少。

 

《政府工作报告》附件二:

 

2012年度区政府计划实施的实事项目

 

    一、加强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建设和管理。为本区房龄在20年以上的高层住宅公共部位设置警报装置和消防警示标识;成立社区消防、安全社工队伍;各街道配置相应数量的流动消防宣传车;对区内1000名居民小区保安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推进恒丰路消防站建设。

    二、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0000个,控制登记失业人数在7330人以内,帮助扶持成功创业300人。

    三、推进智慧城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网络进居民区,力争覆盖居民区达到90%;推进公共服务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建设,力争覆盖率达到90%

    四、加强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每月巡查率达到100%,全年产品抽检率全覆盖;对重点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快速检测2000件(组)以上;逐步规范餐厨垃圾、废油脂的收运工作,免费上门收集餐厨垃圾或废油脂600家,规范大型餐饮单位食用油的进货、使用和回收管理。

    五、开展5000户旧住宅公共部位乱拉电线专项整理整治。

    六、对本区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帮扶补贴。

    七、为全区5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服务。

    八、为在本区内养老机构养老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与功能。

    九、为独生子女的退休父母患重大疾病住院提供住院护工费补贴。

    十、组织开展8000名外来务工人员、2000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十一、构建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实施设立五个社区影视厅、派送1000人次社区文艺指导员、组织50场文艺名家进社区公益演出、提供5000张演出市场优惠票、组织静安市民艺术季文艺活动、设立街道文化小广场”6项文化惠民工程。

    十二、完成静安区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做好民生档案便民查档服务进社区工作。

附件:
分享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