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班子好班长】勇担责任,努力开创全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记者 李瑛)近年来,区文化局工作硕果累累,从区政府实事“灰引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建设到“千丈之松”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纪念周;从“遇见最美的自己”静安文化馆开馆到有80年历史的百乐门重新开业;从春风沉醉的“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到“全城有戏”的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从“革命圣地及重要旧址全国合作联盟秘书处”在静安挂牌成立到陕西北路网文讲坛的文学大咖开讲;从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到上海街头艺术联展静安开幕;从“爱上静安的100个理由”征集到静安十大公共文化事件和公共文化人物评选……“明确自己‘第一责任人’‘班长’角色,既要统筹协调,又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作用,支持班子成员放手开展工作。”这是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的一番话。
推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惠民
“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不断深化,公共文化设施能级不断提升,新建2座24小时自助式图书馆和10个“灰引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形成区、街道(镇)、居委会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十百千万”文化配送服务实现“进社区、进商区、进校区、进园区、进营区”,“一街一品”特色群文社团丰富活跃,社会多方参与引入的小型展馆、艺术画廊、读书会、音乐会等小型文化活动,形成多样共生的区域文化生态,丰实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实现“美丽家园”到“美好生活”的升级体验。
过去一年,静安文化热点不断。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坊、荣氏老宅、百乐门、静安区文化馆开馆相继成为上海现象级的文化事件。为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红色联盟(革命圣地及重要旧址全国合作联盟秘书处)在静安成立,商务印书馆120周年推出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及“文化脊梁”“商务十讲”等系列纪念活动,茂名北路毛泽东旧居修缮开放,彰显出静安“红色文化”底蕴。结合爵士、戏剧、陕西北路等文化品牌的打造,区文化局把“艺术+商圈”融入国际静安的文化生态。2017年贯穿全年的“艺术商圈”“街头艺人”项目把近百场文化艺术活动送进了区内六大商圈,“悦读静安”“网文讲坛”“艺术天空”拓展了城区文化空间,丰富了商圈文化功能。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不仅打造“国际静安,全城有戏”的戏剧文化盛会,而且把活动地点延伸到了整个南京西路梅恒泰商圈、吴江路休闲街等,开展了“戏剧文化轴街头巡演”等一大批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戏剧体验活动,吸引10余万市民参与,大量的人流导入为南京西路两侧两端商业商务集聚带的功能提升增添了新动能。
2017年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陆续引进了上海跨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猫想(上海)影业有限公司等40佘家影视类企业。《静安区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发布后,共受理32家单位102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等程序对52个项目予以资助。与此同时,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区公共文化配送资金支持了228个单位、498个文化项目,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区域文化建设和服务。
2016年,因原闸北、静安“撤二建一”的相关工作,11月,区文化局组织举办了2016现代戏剧谷。2017年,现代戏剧谷恢复至5月举办,也就是说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区文化局连续举办了两届现代戏剧谷,每届都有近20部大戏,百余场户外戏剧体验活动,这对陈宏的工作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2017年,区文化局公布了207处三普登录点和文物保护点,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合理规划同时要兼顾文物保护,不仅对区文化局自身,对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文物保护工作,区文化局还调整组建了全市首家“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静安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召开了文物保护工作会议,逐步实施“一点一测”试点工作中,不断摸索文物保护的新举措、新机制。
深化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强区
“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陈宏表示,“班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要行动走在先、责任担在肩。
2018年,区文化局围绕“深化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强区”以及深入推进“一轴三带”战略的总目标,文化强区建设即将迈入的新征程。充分利用静安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成为传承血脉、树立自信的新亮点。红色文化深深根植于静安的发展变迁,全区拥有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两处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等重要革命旧址遗址达99处之多。区文化局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对全区众多革命遗址进行规划修缮,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汇聚成为传承血脉、树立自信的新亮点。
同时积极推动静安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做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使静安成为均等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新标杆。进一步深化“十分钟公共文化圈”建设,优化区域文化设施布局,修缮提升一批文化场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整合市、区专业院团和机构的优质资源,实施“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着力提升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实现市民群众在“美丽家园”“美丽城区”中的第三“美”——“美好生活”。突出创新驱动,持续打造戏剧、影视、展览展示品牌,成为培育文化新业态、新模式的大基地。抓住影视政策落地契机,大力发展影视动漫、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使环上大影视基地成为上海最主要的电影产业集聚区、静安戏剧谷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戏剧节之一。以“文化+”的跨界融合思维打造扩散文化正能量的新亮点。以文化建设引领城市更新,如苏河湾、江宁路等地区的升级更新,引导公共文化设施嵌入商业设施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