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
1920年冬天一个雪后的夜晚,大地是白茫茫的一片,旷野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叫,一辆骡车急急地向前奔去,骡身上的铃铛有节奏地响着,两只轱辘在脆嘣嘣的雪地上留下了崭新的辙印。那骡车里坐着的是当时思想界的两位领袖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
想着近几次在陈独秀住地屡屡遇见的危险,李大钊这次决定亲自送陈独秀离开北京。那日的陈独秀头戴一顶毡帽,身上穿着厨师穿的一件油迹斑斑的背心,装成病人;而李大钊则装成了生意人,携带几本账本。这一去,陈独秀一来能逃脱军警布下的天罗地网,二来可以南下宣传进步思想。
骡车驶入旷野后,陈独秀和李大钊松了口气,因为兴奋,两人一点倦意也没有。李大钊决定利用送陈独秀的机会,和他交流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看法,“仲甫,你看我们中国是否也走苏俄的道路,成立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式的政党?”“好啊!我们应该发起一个自己信仰的政党,来谋求全社会的幸福,以此为目标……”“说得好!”陈独秀话音刚落,李大钊激动地附和道。一路畅谈,遇到兴奋处,两人时不时会发出纵情的笑声,骡车欢快地奔跑,乘客的笑声与有节奏的骡铃声响成一片,在白雪映照的空旷原野上久久回荡……就是在这个平凡的雪夜,“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道曙光冲破黑暗投向苍茫大地。
辗转二月中旬,陈独秀坐船抵达上海,住进了上海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2号。他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组织建设上,他创立了中共发起组,起草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思想建设上,他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对于各种错误思想及言论,奋起迎击,开展激烈的争论;宣传工作上,他把《新青年》改组为中共发起组机关刊物,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在中国树立起第一面共产党大旗。短短一年时间,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陈独秀的组织和行动力让党内的同志们折服,维经斯基在接触了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社会主义、基尔特主义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后,尤其对陈独秀评价极高,他写信向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介绍了陈独秀,称他是“当地的一位享有很高声望和有很大影响的教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陈独秀因事未能出席,他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意见”。他最为重视的是发展和教育党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注重组织纪律和争取群众,夺取政权。时隔一年,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2位代表出席,陈独秀以中央局书记名义主持会议,并为会议起草了“二大”宣言,《宣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现状,指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提出了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从一大到二大,从最高纲领——共产主义,到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这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一大至五大,陈独秀连任中共中央五届领导人,在党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六大后陈独秀与我党分道扬镳,脱党后的陈独秀依然对政治采取积极态度,特立独行,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继续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1938年陈独秀到四川江津,此时的他贫病交迫。穷,对他来说并不可怕,他过惯了穷日子,最折磨人的是疾病,他早年患肠胃病,现在又有高血压。尽管凭借着社会影响力,他在生活上并不是没人接济,可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金钱虽无臭味,可给钱的人有不同的政治背景,谁的钱坚决拒绝,他毫不含糊。有一次他的朋友从互济会的经费中拿出100元给他,他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互济会的钱应该用来营救狱中同志,照顾烈士遗孤”,婉言谢绝了。他的两个学生,在国民党里做官,他俩送钱去时,陈独秀说:“你们做你们的大官,发你们的大财,我不要你们的救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在四川江津的陋室中陈独秀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无论是身居要职,还是身处陋室,他始终保持气节,把民族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时,第一次肯定了陈独秀:“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