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全力推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使体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区符号
(记者 黄竞竞)近日,记者从初步编制完成的《静安区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了解到,静安将推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融合互进,同步提升,打造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先行区。“我们要使静安体育更受市民欢迎、家庭喜爱、青少年追求、人才向往,成为‘国际静安、圆梦福地’的重要软实力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区符号。”区体育局局长俞彪说道。
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15分钟体育生活圈”,是静安区未来五年体育发展重点之一。今后五年,区体育局将完成10处公共运动场、10条健身步道、80处以上健身苑点、健身墙、百姓健身室、楼宇健身室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成新体育中心、河滨体育公园;完成区全民健身中心、区体育中心、区体育馆综合改造工程;实现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万平方米,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61平方米/人目标。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机制,加大区属体育场馆公益开放的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推动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到87%以上,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经营性体育场所在空闲时段向市民公益开放。
同时,加速“互联网+体育”的应用。进一步优化“运动静安”智能手机APP的功能,提升“你点我送”公共体育服务配送平台效能,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推广“家庭体育指导员”服务,让运动走进楼宇企业、社区家庭;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俱乐部等社会化体育资源进入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丰富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俞彪介绍说,未来五年,区体育局将以提升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引领,以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让市民体育服务普惠市民,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提高到45%以上。
完善体育人才培育发展体系建设
今夏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上,静安区运动员毛艺获体操女子团体项目铜牌,为中国、上海、静安争得荣誉。俞彪表示,未来五年,区体育局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创新少体校的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训练和后备人才输送体系。不断改善办训条件,提高教练员专业素质,加强青少年训练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力争培养出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加强以赛促训、赛训结合,打造青少年业余训练平台。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发展完善校园足球联盟,试点开展校际足球联赛,鼓励社会组织及专业体育俱乐部共同投入静安足球项目发展。探索具有静安特色的三大球发展模式,巩固击剑、射击、武术、跆拳道、羽毛球和棋类等特色项目,探索增加拳击、水上、棒球等项目。
在学校体育方面,以“让青少年学会一至两项陪伴终生的体育技能”为目标,联合开展乒乓球、足球、击剑、棋类等项目的体育专项课程进校园工作,通过体育专项课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深化体育赛事结构功能体系建设
好的赛事,无疑是一个城区的文化符号。近年来,世界杯花剑大奖赛、苏州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世界青少年美式台球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已经深深打上“静安”烙印。
今后五年,将进一步强化上海·静安苏州河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世界杯花剑大奖赛的组织宣传工作,积极探索赛文结合、赛旅结合、赛商结合,彰显苏州河两岸自然人文特色和南京西路高端商务特色。继续承办或协办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青少年美式台球锦标赛、国际空手道精英赛、全国击剑锦标赛等国际国内大赛,通过不断扩大赛事影响力,宣传“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城区形象。
俞彪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区体育局将再创办1至2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体育赛事,促进赛事特色与项目普及相结合、赛事传承与内容拓展相结合、赛事开发与场馆运营相结合,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特色赛事品牌。
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体系建设
如何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一直是区体育局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保障公共体育利益的前提下,区体育局已开始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和营销队伍,激发场馆活力,发展场馆经济;拓展体育场馆项目布局,考察引入新型时尚体育项目;以场馆为载体,延伸健身锻炼、技能培训、专项赛事、社交休闲等体育相关的配套服务,将体育场馆打造成为多功能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提高场馆对健身人群的吸附力,实现场馆的最佳运营效益。
同时,以政府鼓励社会办体为契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力争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以“互联网+”创业创新为思路,积极引导体育企业把握体育消费机遇,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企业经营转型。以商旅文体联动平台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导体育产业与文化、商业、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形成特色项目,放大协同发展效应。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