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专题报道 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 国际商务港 民生服务 文化静安 党的建设

新闻中心?>?媒体话静安?>?党的建设

从“找组织”到组织“找上门”静安开启“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3.0版

【来源:新民网 发稿时间 :2018-07-06 15:56 2018-07-06|新民网|点击次数:】 【字号 】 【我要打印

0

近日,在世界级地标性商街南京西路,恒隆广场309平方米的“白领驿家”党建服务站里掌声雷动,恒隆广场联合党委正式成立,标志着静安开启楼宇党建3.0版。

在寸土寸金的静安区,云集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形成了一幢幢“亿元楼”、甚至“月亿楼”。在这样“高、大、洋”的楼宇中开展党建工作,并非易事。2002年5月26日,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里正式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党员“游子”们终于找到了组织,更开启了本市“支部建在楼上”基层党建新模式。

2002年,静安区不断建起新的高楼大厦,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不断积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然而,随着这些企业而来的白领群体中,有一部分是中共党员,他们往往都是在大学期间或机关事业单位表现优秀入了党,如今到了外企、民企,党员身份却成了新困惑。

有的刚从大学毕业,党组织关系成了“袋袋户口”;有的在外企工作,不敢“亮身份”;有的预备党员,考察、转正都被耽搁了下来;有的外地来沪党员人“户”分离,日常教育管理缺失;有的党员觉得自己发挥不了党员作用,也就放松了自我要求,甚至脱离了党组织;也有一些积极上进的优秀青年想要入党,却找不到门。

面对新形势,4月10日,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内各商务楼的党员举行了一场新经济组织党建话题大讨论,主题是:“解读困惑、寻求支点、树新形象”,大家围绕商务楼党员如何坚定党员信念、发挥党员作用、树立党员形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次看似寻常的研论会,却催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新生事物,新时代下的党建新模式即将开启。一个半月后,2002年5月26日,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在中华企业大厦正式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商务楼宇党员服务点。

走进中华企业大厦底楼大厅,楼层指示牌上,所有企业标识都是黑色文字,“党员服务点”五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开展党建活动的场地,则是由这幢商务楼的物业公司免费提供的。

说起十几年前楼宇党建的情况,时任静安寺街道综合经济党总支副书记的王长燕和百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文化最有体会,“当时的商务楼普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表难填’,我们进商务楼开展党建,如果没有物业帮忙‘送进去’,就会被企业关门‘送出来’。”有了中华企业大厦的“初战告捷”,街道党工委乘势而上,在紫安大厦、延安饭店、美丽园大酒店、永兴商务楼等,相继挂牌“党员服务点”。

赛特斯科技有限公司的郑川,199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期间入党,2000年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两家日资企业工作,党组织关系一直放在身边的“袋袋”里。公司搬到紫安大厦后,2002年7月16日下午,他看到底楼大厅挂了“党员服务点”的指示牌,马上去找组织。在提交一份“情况与检讨”后,街道决定让他先定期参加活动,经过半年考察,最后终于如愿,拿到了“党员登记表”,并补交了党费。

但静安区并不满足于党员们“找组织”的单一模式,迅速运筹帷幄,拉开了组织主动上门的序幕。找党员、建支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静安寺街道就有385名党员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为了适应楼宇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2004年6月,静安区面向全市选拔录用了53名商务楼宇党群工作者,专职从事楼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规范的、开放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职业体系,形成5等13级金字塔式职业发展阶梯。2009年,静安区又成立了“白领驿家”,围绕白领的不同爱好、趣缘和需求,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为白领提供持续性、便捷式的服务通道。如今,静安已进入楼宇党建联合党委的“3.0”新时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