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最柔软的孩子最有力的保护?五问上海0-3岁幼儿托育新政
今年4月28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出炉了0-3岁幼儿托育的“1+2”文件(包括《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托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填补政策空白,构建起首个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并在黄浦、静安、徐汇、浦东、闵行等5区先行先试。今天起,“1+2”文件将在全市施行,并全面受理申办0-3岁幼儿托育机构,给最柔软的孩子最有力的保护。
连日来,本报记者实地探访新增的几家0-3岁幼儿托育机构“样板房”,探究从5月上海率先出台指导意见以来,已经积累了哪些可复制推广的“上海经验”。
一问 硬件门槛有多高?
双职工的育儿无奈,已成许多家庭的一桩“心病”。一方面,三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服务刚性需求猛增;另一方面,市场良莠不齐,托育机构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让家长不知如何选择。王女士女儿2岁了,“家中无人带娃,只得送托班,但考察了几家软硬件都有点让人不放心。”像她这样遇到托育难题的并非少数。
“1+2”文件的出炉,让王女士有了更多“过硬”的选择。如今,她女儿成为黄浦区俊星托育园首批学生。6月4日,俊星托育成为黄浦区第一家拿到《告知书》的营利性托育机构。“为了拿到这张告知书,经过了工商、健康、食药监、公安、消防等多方面的审核。”俊星托育创始人李星仪说。
上周五,记者在中电科技上海大厦一楼的俊星托育园看到,660平方米的园区铺设了地暖,安装了新风系统、恒温水系统、定时消毒清洁设备等。近40多名幼儿在保育老师带领下开展游戏和户外活动,园区除了户外活动场,还有英文绘本室、统合感觉训练活动区等。“虽然此前已按较高标准建造,但场地、安保、消防等细节比想象的更严格,比如,幼儿人均场地8平方米以上;要配备持证上岗的保安等。”李星仪说。
政策要求:
■托育机构建筑面积不低于360平方米(只招收本单位、本社区适龄幼儿且人数不超过25人的,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
■托育机构最好设在1楼。
■全日制、半日制托育机构的幼儿活动用房包括班级活动单元、综合活动室等。
二问 师德底线如何守?
去年发生的“携程亲子园事件”和“红黄蓝虐童事件”,将“托育”话题全面呈现在大众面前。闵行区虹桥镇德英乐托育园是“1+2”文件颁布后该区新开办的一家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目前,托育园设有2个班级,已有17名幼儿在园,普遍年龄在2到3岁间。每班都有2名育婴员和1名保育员参与日常游戏和生活活动。托育园负责人张成红介绍说,孩子年龄小,因此对托育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在该园所有人员都是“精挑细选”,育婴员不仅同时具有教师资格和育婴师资格,而且还平均拥有3年以上幼托机构从教经历。
“孩子越小越是似懂非懂,养育人更要守住师德的底限。”上海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松华教授说,目前,上海开放大学面向从业人员免费开设了培训班,不仅培训中增加了入职前心理测试模块,还搭建起职业道德培训机考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周念丽说,学前教育人才缺口仍然巨大,尤其是高校缺乏专门针对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专业。“0-3岁婴幼儿的教养很复杂,不仅涉及教育,更有卫生保健的部分。现在全国有77家幼高专院校有0-3岁婴幼儿教育专业,但大多以教授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作为高校,不妨回应社会需求,开设0-3岁婴幼儿专业从科学研究角度来论证教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政策要求:
■托育机构按照幼儿年龄编班,2-3岁幼儿生活的班级,每班不超过20人;2岁以下幼儿生活的班级,每班不超过15人。
全日制和半日制托育机构不宜超出6个班,计时制托育机构不宜超出4个班。2-3岁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7∶1,18-24个月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5∶1,18个月以下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3∶1。
■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应具有中职以上学历,并具有保育员或育婴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每年应完成不低于72课时的在职培训
■职业道德教育原则上应该每年不少于40课时。
■建立健全托育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评估监测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行业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
三问 健康护航谁来做?
“除了师资,我更关心托育机构的卫生健康。”一位家长说,婴幼儿体抗力弱,看护不周很容易感染疾病,必须十分小心。不过,记者无论是在俊星还是在德英乐托育园都看到,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每个细节都被精心呵护——室内大凡有棱角的地方,都用软布包裹,做好防护,以免孩子在奔跑嬉戏中不慎撞伤;每天入托前孩子都要洗手,并由保健员量好体温,只有晨检合格才能入园;两个托育园都按规定配备了保健员、营养员。在德英乐托育园,为了确保营养、均衡膳食,每个孩子都有该园自制的“一餐两点”(午餐、上午和下午点心),每周菜谱都会进行更换,由营养员专门配置,过敏儿、贫血儿、肥胖儿还有专门的定制菜谱,而俊星还对食物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即使备餐间和食堂仅一层楼之隔,仍坚持对餐车密封加锁确保安全。
记者了解到,“1+2”文件背后,是教育、民政、工商、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公安、消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物价、地税、工会、妇联、房屋管理等16家部门联合制定下孕育而生的。这其中,卫生计生、食药监等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托育园为孩子的健康“护航”。
政策要求:
■选址远离污染源。
■需配备接受过急救培训并持有有效急救证书的保育人员,要求全体从业人员掌握预防幼儿伤害的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
■相关人员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四问 监控怎么“无死角”?
在静安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有一面墙的监控屏幕,目前,监控画面在该区已发放告知书的两家托育园的各个位置间轮流切换。静安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李翠芳说,园内监控是申办托育机构的必要条件之一,园内的所有教室、活动室、厨房都要安装摄像头,实现360度全覆盖,监控画面会直接连接到各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还会和同区域的报警中心联网,而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要负责网上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会由街道牵头协调执法。“未来获批资质的托育园越来越多,中心会设立更多窗口随机切换监控,实时巡查每家托育园的运行情况。”家长们纷纷表示,监控全覆盖让人安心。
除了托育园的摄像头“小监管”,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也已建立起来,并保持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加大对托育服务市场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通过分级管理、16个部委联动、综合监管,提升托育机构质量,让地下黑机构“无处遁形”。
政策要求:
■要求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实现监控全覆盖,报警系统确保24小时设防,并同区域报警中心联网,录像资料保存30天以上。
■建立托育机构诚信档案,形成违法失信惩戒制度。
■将托育机构的违法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五问 在家养还是送托育?
面对来势凶猛的入托潮,供远小于求,仅靠托育机构的开办,远非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一些家长时常来向我咨询,托育机构究竟是选‘公办’的好,还是‘民办’的好。其实,0-3岁的托育,并没有最适合的,而是要得根据年龄‘各取所需’。”周念丽说,政府推动社会托育服务,并不是鼓励家长当“甩手掌柜”,尤其在孩子2岁以前,家庭养育仍应唱“主角”,实在有困难的家庭需要送托,孩子离开父母时间不宜太长,对孩子成长不利。目前,上海每年为适龄幼儿家庭提供至少6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市级区级育儿加油站、早教指导队、手机彩信报等多种形式,遵循幼儿个人特点,帮助父母或祖辈参与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在上海开放大学,也建立了隔代养育指导专兼职师资队伍,开设各类科学育儿课程。
不过,为了解决确有困难的家庭托育需求,上海未来将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多方支持提供多样化的托育服务。比如,静安区已累计接待相关申办咨询53件,给予意向申办机构指导服务22件,受理申办2件,已向2家机构发放开办《告知书》。比如,近年来,闵行区在确保3-6岁入园需求的前提下,正在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努力增加托班的资源供给,2018学年,计划在65所幼儿园中开设117个托班,可解决2340名2—3岁幼儿的入托需求;对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含改扩建)11所幼儿园,调增容积率,适度增加建筑面积约3480平方米,将新增29个托班班级,能满足580名3岁以下幼儿入园需求。
政策要求:
■有条件的区新建配套幼儿园时落实托班建设要求。通过改建、扩建幼儿园,增加托班资源供给。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
■本市将以多种方式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托育服务。
■挖掘社区资源满足托育服务需求,支持公益性托儿所扩大服务对象覆盖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