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国福利会第一儿童福利站旧址


【来源:区科委 发稿时间 :2015-01-19 15:34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1955年前生活在上海沪西地区的劳动人民,不会忘记当年坐落在上海市胶州路725号(余姚路口)的那座特别的铁皮房子——中国福利会第一儿童福利站(简称“福利站”,现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许多儿童得不到上学的机会。由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简称“基金会”)直接关怀着这批失学的儿童,先后在贫民区开办了3所儿童福利站,其中最早的便是1946年底建立在沪西胶州路上的这所第一儿童福利站。基金会把外国友人捐助的铁皮房子赠送给了第一儿童福利站,宋庆龄亲临建筑工地察看了福利站的建造情况;福利站开办后,她又数次到福利站视察工作。
   福利站有两间简陋的圆顶铁皮活动房子。内设图书阅览室和保健室,免费向贫苦儿童开放,免费为贫苦民众治病。福利站里还办起了识字班。组织福利站周围的金科、晋元、华模、南屏等中学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担任“小先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失学儿童扫盲。福利站的老师绝大部分是中共地下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他们组织“小先生”学文化、学时事,阅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演革命戏,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指导小先生们把《茶馆小调》改编成活报剧进行演出,演得很成功,揭露了反动当局迫害人民、扼杀民主自由的罪行,令人难忘。这样,既丰富了“小先生”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小先生”的水平。
福利站不仅帮助了贫苦失学儿童,又在“小先生”的活动中培养了一批青少年,使他们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有用之材。
照片:
1、中国福利会第一儿童福利站旧址
2、宋庆龄亲临建筑工地视察儿童福利站的建造情况
3、“小先生”教唱歌

附件:
分享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