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中教联谊社”旧址


【来源:区科委 发稿时间 :2015-01-19 15:12 阅读次数:【推荐】 【纠错】
纠错
1.错误类:
错别字 图片显示错误页面显示错误 其他错误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Email:*
【收藏】 【字号 】 【我要打印

戈登路(江宁路)702弄是原文化中学的所在地,也是1937年至1941年“中教联谊社”的旧址。
   文化中学是一所进步学校,董事长何炳松、董事郑振铎等都是文化界知名人士。“中教联谊社”是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为“孤岛”以后,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由麦伦中学的校长沈体兰、西侨中学的赵传家、文化中学的俞获等发起成立的进步组织,其任务是出版进步书刊,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坚持抗战。先后出版了《中学生活》月刊和《中学生丛书》一套,又把全国各地各种刊物近三十余种收集起来,汇编成抗战文学选集《第一年》。书中选编了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扬朔《昨日的临汾》,上海剧社的《舞女泪》,郑振铎的诗歌《芦沟桥》等。《第一年》在孤岛迅速传开,不仅青年学生偏爱,也深受广大市民赞扬。“中教联谊社”的同志们深受鼓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再接再历续编《第二年》,作品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诗歌和论著六个部分。内容有讴歌神圣抗战英雄业绩的,有揭露敌人残暴的,有刻划进步与后退的矛盾冲突的。如老舍的《敌与友》、艾芜的《两个伤兵》、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周扬的《从民族解放运动中看到了新文艺的发展》等等。这些作品犹如星星之火,在孤岛市民和广大学生的心里燃起了炽热的抗战热情,许多市民、学生在这些进步书刊的影响下奔赴抗日前线,打击日寇保家卫国。

附件:
分享到:

相关文档: